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32063
大小:5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6
《论技术复制时代灾难电影的制作与接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技术复制时代灾难电影的制作与接受关键词:灾难电影;技术复制;惊颤效果;大众文化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从机械复制、原真性、光韵和膜拜价值等理念为出发点,详尽地分析了复制技术与传播技术对电影发展的影响和对现代艺术格局的改变。在书中他引用S•玛赫的观点来说明电影在艺术表现中的地位:哪一种艺术会具有••••••融虚构与现实于一体的梦幻呢!从这一立场出发,电影就体现了一种完全无法比拟的表现方式。[1]100灾难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表现题材,体现出超自然的仿真性,具有强烈的惊颤效果,因此灾难片在电影
2、商业化的今天总能在众多类型的电影中以宏大叙事与视觉震撼博得大众的青睐。一、灾难电影的超自然与超真实本质杰姆逊曾指出:消费文化与电视产生了过量的影像和记号,从而产生了一个仿真的世界。在这个仿真世界中,实在与影像的差异被消除,变成了极为表层的审美幻觉。[2]由于技术的进步,灾难在后现代的数字模拟制造中以电影的形式出现,成为了人们欣赏消费的的审美对象。灾难电影的题材可以分为现实灾难与科幻灾难两类。现实的灾难一般是以自然灾害、生物灾害或是已发生的历史灾难为原型,而科幻灾难则离不开探索宇宙、外星人入侵等题材。不论人们遇到或可能遇到的灾难,还是想象中的灾难,都可以在灾难电影中作为一
3、种审美幻象逼真而又夸张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如果将灾难片看做是灾难本身的艺术复制品,那么即使最完美的灾难片也会缺少原真性,因为完全的原真性是技术当然不仅仅是技术复制所达不到的。[1]85当然,这是针对客观现实中可见原型的灾难来说的,若是科幻性质的灾难电影,则更妄说寻求艺术的原真性。对于不可能还原灾难本身原真性的电影,只能在仿真性上下足功夫。鲍德里亚认为,超真实是人为再生产出来的真实,是仿真的结果,比真实更真实。记录真实历史灾难的电影最能诠释其仿真性。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以超级邮轮泰坦尼克号所发生的真实海难所改编。它的巨额投资反映在银幕上便是CG特效所制成的恢宏场景:冰山的
4、逼近、海水的倒灌、船体的沉没、海面上漂浮的尸体••••••这些场景力求使观众在这片数字化的海洋中身临其境,海难的发生使观众产生一种紧张窒息的快感,这便是这部电影仿真的成功之处。在同样是描述海难的电影《新海神号历险记》中,导演对于真实场景的再现更是在细节上做足了功夫。在海神号的船舱中由于汽油倾泻而升起冲天大火时,银幕上的画面也如平时人眼透过火光视物一般视线波动,呈现出一种奇异微妙的眩晕感。在《阿波罗13号》的拍摄中,导演为了追求表演的真实感,部分太空镜头甚至通过太空署航天器速降以模拟失重来拍摄。统观这类型的灾难电
5、影,都是营造仿真的超现实幻境力求逼真,使大众参与进来,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前所未有的体验与共鸣。虽然本雅明认为:电影还没有认识它的真正含义,还没有认识它的真正能力••••••电影的真正可能性存在于它的这种独一无二的能耐中,即用逼真的手段和无与伦比的可信性去表现迷人的东西、使人惊讶的东西,即超自然的东西。[1]101但如今从灾难电影来看,电影正在朝着实现自我的方向迅速发展。二、灾难电影的复制技术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曾引用保罗•瓦莱利的话来描述技术复制所达到的表现方式:就像我们几乎不显眼地拉一
6、下把手就能把水、煤气和电从遥远的地方引进我们的住宅而为我们服务那样,我们也将配备一些视觉形象或音响效果,为此我们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差不多是个手势就能使这些形象或效果出现和消失。[1]83在电子传媒文化时代,层出不迭的新兴技术不断冲击并提高着人们的传统审美体验,电影则成为当代大众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的产业化生产也促使电影不断尝试采用新技术,以期制造更完美的视觉效果来吸引观众,从而获取最大限度的商业利益。尤其是对视觉震撼要求极高的灾难影片,更是始走在电影技术的前端,以达到大众所追求的惊颤效果。技术复制能把灾难本身带到它本身无法达到的境界,使得许多原本完全存在于人的想象
7、中的场景得以用艺术的方式呈现于银幕上供大众观赏。本雅明在其著作中理清了电影的投资与技术间的关系:电影作品的可机械复制性直接源于其制作技术,电影制作技术不仅以最直接的方式使电影作品能够大量发行,更确切地说,它简直是迫使电影作品作这种大量发行。这是因为电影制作的花费太昂贵了。[1]136从最早的黑白默片,到后来的有声电影;从2D到3D再到近几年的后起之秀IMAX技术的应用,电影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技术的飞跃,是机械工业发展在艺术领域的的一个投影。如果说欧洲电影是一门艺术,那么在美国,电影早就成为一种技术,一种工业。美国电影只有:制作、发行、放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