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基础课程“以展代考”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设计基础课程“以展代考”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ID:9727709

大小:5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6

浅谈设计基础课程“以展代考”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浅谈设计基础课程“以展代考”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浅谈设计基础课程“以展代考”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浅谈设计基础课程“以展代考”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浅谈设计基础课程“以展代考”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设计基础课程“以展代考”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设计基础课程“以展代考”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众所周知,设计学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在考核环节上无法适应文科或理工科理论考试的考核模式,在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的监控方面也难以建立一种统一的普适性标准,在教学管理之中很难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并具较强操作性的模式。各个高校对设计类专业基本上是以比较消极的方式进行考核管理的,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基础课程就是以理论试题形式进行考核的。这种极端化的例子不仅破坏了专业教学规律,也导致学生和教师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课程的教与学,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回顾设计类各专业基础课程的考试,感觉到

2、在学校的管理层面和教学质量制度建设方面还缺乏可以遵循的规律,因此尝试改革并构建适合设计类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特点的考试方式,建立提高设计类各专业教学质量的考试体系与模式以适应新时期专业教学发展的需要。  一、理工科大学设计类专业课程考核的困境  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学校自开办艺术设计专业以来,在教学管理与课程管理方面,一直依照理工科的管理体制,从教学材料归档到课程考核方式等都没有建立符合设计类专业课程特点的教学管理与课程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如在课程质量评价方面,无法体现专业教学的特色。学校教务层面的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者真正

3、接触到的只是课堂纪律与教学材料的规范,甚至连二级学院也因对制度的被动执行而使专业课程的内涵建设、发展离既定目标渐行渐远,在管理上也仅止于对课堂纪律与教学秩序的监督与强调,并没有真正深入到专业教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管理与评估之中。这一消极被动的教学管理行为极大地影响了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问题还在于,作为学校系统的管理行为,即使细化到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也没有重视纵向和横向部门(岗位)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尤其是艺术学院的专业教学管理,如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甚至是课程考核等都很难体现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特点,这些问题也进一

4、步制约了设计类各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现行的考核方式与评价导向使得教师在教学时缺乏成就感因为考核方式不能切入专业教学的内核,只是在形式上做了制度的规范,所以教师以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为追求,教学态度消极;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也受到影响,教学效果随之打了折扣。总的说来,在课程考核方面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课程质量评价不能凸显专业教学的价值  教学纪律与规章制度是共性的问题,在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方面如果缺乏专业内涵,一味强调教学纪律,就会以纪律的好坏代替教学质量的好坏,于是导致了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泛行政化,其结果便是以符合最

5、基本的纪律要求与教学材料的规范性来评定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无法体现设计类专业教学的内涵与特点,使教师与学生缺乏专业上的归属感,实行不了专业教学的价值。即只要遵守教学纪律和使教学材料规范的人都可以成为胜任设计类本科教学的教师。  2.设计类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有其艺术专业的特性,难以迅速建立普适性的考核标准  从考试的普遍性而言,基本的考核方式是以试卷、考场、监考和教师的阅卷行为来完成考试过程的;尽管试卷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之分,但在内核上却是以知识型的考核为主。一般来说,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就是围绕着这样的考试方式运转的,然而设计

6、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着重点在于体验与呈现,而每个学生的审美感受与艺术呈现能力是不一样的,在考核方式与质量评价方面就很难适应理论知识考试,因为无法提供标准答案以供阅卷老师评定成绩,所以难以形成普适性评价标准来评定学生的成绩。由此看来,在教学考核的制度设计上教条地追求统一的考核标准显然是不现实的。  3.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考试为了适应学校的管理制度,存在削足适履的现象  在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管理中,不能够忽视的现象是教学管理上的大一统模式,即要求所有的课程教学与考试方式都必须符合教务管理设定的规则,一

7、方面表现出管理上的简单化倾向,一方面也体现了管理机制上的消极态度。在此背景下尝试建立有效的差异性教学管理制度那就是空谈;落实在二级学院便会以相当消极的态度来应对主管部门的教学要求与管理规定,甚至不惜削足适履以适应教学管理上的大一统模式。  二、设计类基础课程考核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1.考核制度设计应该符合设计类课程的特点  对于设计类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而言,如何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中,在保证制度约束力的同时还能凸显专业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保持审美直觉的敏锐性,能够做到不囿于既定的行政成规,使制度的设计直指专业教

8、学的内核,体现出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的本质属性。在设计类基础课程考核改革上必须突出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重视专业教学中的差异性,确保教学管理符合艺术教育发展的规律,培植适配设计类专业教学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和课程考核体系。在改革设计类各专业基础课程考核的方法上,首先应该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上做制度的文章,完善专业教学质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