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25173
大小:5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6
《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的对策研究——试论朝阳农村消费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的对策研究——试论朝阳农村消费需论文摘要:从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看,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关键在于启动消费需求。但消费需求的增长从某种意义上又取决于农村市场的开拓。开拓我市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一定要立足于本地区实际,从分析本地区消费现状入手,采取多种有力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消费市场建设、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树立健康积极消费观念,农村消费需求必然快速增长。论文关键词:农村消费需求;农民增收;农村市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我市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大市,现有农村人口2
2、47万人,占城市人口72.5%,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农村市场一旦打开,无论对我市农村经济增长还是对全市整体宏观经济协调,皆意义巨大。所以,我们要立足我市农村消费现状,分析农村消费不足的制约因素,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探寻拉动我市农村消费需求的对策。一、我市农村居民消费现状近年来,我市农村人口的消费状况有了较大改变,农民生活消费水平逐年提高、消费结构日趋优化、消费热点纷呈,农村整体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逐年得到提高,但消费水平的层次低于城镇居民。近十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连续多年
3、不断出台富农惠农的相关政策,在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生活消费水平逐步得到提高。2008年,我市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4072元,比2000年增加2772元,年平均以23.3%的速度增长。但是城乡消费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渐趋优化,消费热点纷呈。“九五”以前,我市农村居民生活消费表现为吃饱穿暖的消费特征,其生活消费支出的顺序为:吃、穿、住、用,主要是解决温饱的问题。近十年来,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农村居民收人增加,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渐趋优化。在吃饱、穿暖、住好的
4、基础上,享受型消费开始显现,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的比重逐渐下降,用于文化教育、交通通讯、医疗保健、其他服务的比重逐渐上升。(三)我市农村整体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第一,我市农村人口比重大,但消费比重小,使我市农村市场富有开拓潜力。我市农村人口2008年末为247.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2.5%。从人数上说,农村的消费额应比城市大。但事实是,2008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只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34%,刚到三分之一。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如果农村居民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就会带来2.08元的生产性支出和消费需求,
5、如果我市每个农民多消费1元钱,就会拉动全市消费需求500万。由此可见,我市农村市场具有很大的市场容量和消费群体,如果将农村消费者消费积极性调动起来,将会给我市消费市场带来无限生机。第二,我市农村消费需求量大,但市场占有率低,使拉动农村消费需求上升的空间较大。我市农村人口密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正处于整体上从温饱走向小康,消费倾向相对较高,随着购买力的上升,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渴望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特别是城镇居民对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移动、家用计算机等消费品的日益普及和消费引导,无疑将带动农村居民的拥有和消费愿望
6、。对广大的农村居民来说,任何商品的普及率只要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增加万件(台)的消费需求。加上农民对农业机械和建筑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以及对医疗保健的期望,因此,农村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第三,农户家庭收入及存款增多,但购买力表现弱,为引导合理消费、形成有效需求提供契机。2000年至2008年,我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4.8倍。2008年底我市人均储蓄10807元,比2000年增长3.1倍,使农村居民的储蓄存款形成了一个可长期挖掘的潜在购买力。随着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
7、民收入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政策越来越优惠,农民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升将会进入一个薪的层面。因此调动农民手中的现金将其转化成现实购买力,引导其合理消费形成有效需求,对于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繁荣有着重要作用。二、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一)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没有收入,就没有购买力,就扩大不了消费。所以,增加农民收入是拉动农村内需的最为关键的环节。从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来看,它也是拉动经济实行平稳较快发展的正确选择。这是个社会系统工程,单靠农民力所不能及,只有靠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依靠社会各相关部门共同协
8、调努力,才能更好地推进。1、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为农民增收夯实基础。农业现代化的切入点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产业化,根本途径是对农村的生产方式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也就是要从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转变成为更有效率和效益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大生产;要大力培育“名、优、特”农产品,集中生产,形成规模,使生产与市场相结合,实现产销两旺、增产增收。在调整农村产业过程中,要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