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考文学常识积累与运用题解题指导

简论中考文学常识积累与运用题解题指导

ID:9712964

大小:6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6

简论中考文学常识积累与运用题解题指导_第1页
简论中考文学常识积累与运用题解题指导_第2页
简论中考文学常识积累与运用题解题指导_第3页
简论中考文学常识积累与运用题解题指导_第4页
简论中考文学常识积累与运用题解题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论中考文学常识积累与运用题解题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论中考文学常识积累与运用题解题指导中考文学常识积累与运用题解题指导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中考文学常识积累与运用题解题指导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考查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生必须“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因此,文学常识是中考命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学常识题的命题范围是初中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与之相关的内容,有时还涉及相关的文体常识。考查时常和名著阅读相结合。  文学常识试题摒弃了以前纯知识判断的模式,而是通过语言表述来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快速准确的判断能力。这种考题通常是这样的形式:考题由多方面的文学

2、常识知识合成,考查的知识是多元化的,内容涵盖课本中出现的中外作家、所处朝代、代表作品、作品出处、作品体裁、作品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小说中“我”与作家本人的区别。它不仅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考查学生理解作家作品的能力。学生若要完成这样的题型,必须具有思维的条理性、灵活性,还要具有文学常识知识的整体性与渗透性。这样的文学常识考题具有知识、能力与智力综合考查的特点。  【题型归纳】  一、选择题  (2013重庆卷)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的《背影》《老王》都是他的作品。  B.鲁迅的散文《社戏》《从百草园到三

3、味书屋》都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情趣。  C.《变色龙》的是法国作家契诃夫,他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  D.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剖析】解答这类题型一般分三步走,一是解读题干要求,看清题目要求是选出“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二是在平时熟记积累的基础上逐一分析各选项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最后筛选出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或“正确的一项”填在答题区。亦可采用选项排除法解答,先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然后得出正确选项。本题中A选项中的《老王》不是朱自清的作品,B选项中的《社戏》是小说,C选项中的契诃夫是俄国作家,因此答案为D。  二、填空题 

4、 (2013山东临沂卷)补写下列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①《背影》的是,我们还学习过他的另一篇散文《春》。  ②印度诗人泰戈尔写的一部富有哲理的格言诗集是,这部诗集曾对我国现代作家冰心的文学创造产生深远的影响。  【剖析】本题考查的是重点作品的识记和重点作家作品的填空。解答这类题型的关键在于平时应熟读教材以及课标推荐的名著、名篇,对作品中提到的典型人物有深刻的认识。答案:①朱自清②《飞鸟集》  三、简答题  (2013年江苏苏州卷)名著阅读。  (1)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促使“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理由是什么?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

5、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下面的诗句涉及了哪三个梁山英雄?请依次写出他们的姓名。  ①只因义勇真男子,降伏凶顽母夜叉。  ②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  【剖析】本题结合名著考查了考生对《朝花夕拾》这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水浒传》篇目中有关人物的理解能力。做好本题需要考生仔细审题,认真深思其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从众多的情节找出能体现意见变化的主要故事即可。对于名著的人物识记,需要考生在平时归纳小结,弄清楚什么人物做了什么样事情,体现什么性格特点即可。答案:(1)《藤野先生》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2)①武松孙

6、二娘②扈三娘  四、语段题  (2013四川达州卷)名著导读。  “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便不饶你!”  选段中的“洒家”指的是中国名著《》中的人物,他具有的性格。  【剖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重点名著语段的理解能力,以及对该语段主要人物的出处、性格、姓名的识记,做好本题需要考生认真研读所给的语段,抓住语段的关键字词去识记。如语段中“洒家”是《水浒传》中鲁智深经常用的口语,所以可以判断该作品是《水浒传》,结合语段的内容就能轻易归纳出其性格特点。本题考查了名著最基础的文学常识,考生在平时可以分类别去识记。答案:《水浒》(《水浒传》)鲁达(鲁智深、

7、鲁提辖)嫉恶如仇、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  【备考策略】  针对中考对文学常识考点的要求,考生只有对教材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人物和相关文体常识、文化常识有较充分的了解,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基于此,笔者倡议从三方面备考:  1.梳理归纳,系统识记。可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名篇按国籍、朝代、籍贯或文体分门别类梳理汇总,形成表格,以便系统复习。  2.重点难点,巧妙突破。对于高频考点、难记考点,可以采取摘录法、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