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历史的沉重——弗兰克《白银资本》读后(三)

解读历史的沉重——弗兰克《白银资本》读后(三)

ID:9712539

大小:89.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5-06

解读历史的沉重——弗兰克《白银资本》读后(三)_第1页
解读历史的沉重——弗兰克《白银资本》读后(三)_第2页
解读历史的沉重——弗兰克《白银资本》读后(三)_第3页
解读历史的沉重——弗兰克《白银资本》读后(三)_第4页
解读历史的沉重——弗兰克《白银资本》读后(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读历史的沉重——弗兰克《白银资本》读后(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解读历史的沉重——弗兰克《白银资本》读后(三)中国不需要“皇帝的新衣”  读完《白银资本》,我一直在想:同是解读中国历史,弗兰克的感觉何以如此特别?  弗兰克在《白银资本》里对中国历史评价之高确是“史无前例”的。尽管弗兰克的评价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某种感情上的愉悦,但我仍然希望学界能郑重地对待这种“大胆的假设”。在未经充分证实证伪之前,这些假设的意义仅止于“问题意识”的层面。“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见风便是雨”,不是一种好办法。  弗兰克全书着笔最多的是关于以白银为润滑剂的外贸运动史的描述,但在不少地方为了证实“中国中心论”(他有时也忌讳这一用词,但全书遍处可见,有关论证详上节),涉及到

2、了对明清时期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水平、城乡农工商业状况的评估,而且常常举出很精确的数据以支持自己的立论。这些数据之出人意外,真可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来形容。然而离奇的数据却让我怀疑起这些立论的可靠程度究竟有多少?!  例如为说明中国内地城乡工业的发达程度,他援引了17世纪晚期到达上海的耶稣会传教士的记述,实则是“道听途说”,一看就知道历史情景被大大夸张了:“仅此一地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纱工人。”(第164页)该“地”是上海县、松江府还是范围更大些,弗兰克没有说明。再则这数据是指城镇专业工人,还是农民家庭手工业?如此含混的数据着实可以拿来吓唬西欧!  弗兰克

3、在书中还借助拜罗克的研究成果,称1800年世界“发达”地区的人均收入为198美元,所有“欠发达”地区为188美元,而中国为210元(第241页)。更有意思的是,麦迪逊在另外的地方还推出颇具现代味的估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了32.4%,年增长率达0.85%;而整个欧洲的GP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仅从23.3%提高到了26.6%,年增长率为0.2。“因此直到鸦片战争前不久,中国经济规模依然雄居世界各大经济地区之首,其地位远远超过今日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后一结论与《白银资本》完全吻合,可见他们属于同一流派。 

4、 未见麦氏原书,弗兰克也不作交代,上述数据的推算过程不得而详。根据从业的经验,在近代以前中国经济史的数理统计难度之高,常使学者望而却步。古代中国是一个极不注重数量概念的国家,各种数据资料陷阱颇多,稍不小心就可能铸成大错(请详参杨联陞《中国经济史上的数词与量词》)。  史学传统不重经济记述(此与欧洲中世纪大异),私家记载奇缺(仅存者也一再毁于劫难),官方只有财政数据,不确且多文牍主义(如明代中叶后多照抄前代文档),可信度之低,人所共知。基于如此等等复杂情景,经济史界老前辈彭泽益曾坦言中国古代经济史进行数理统计几无可能,而后个人的实践更体会诚哉斯言,出自肺腑。仅以弗兰克特别称道的明清江南

5、经济而言,有关耕地平均亩产以及地区年总产量、人均收入等等重要经济指标,恐无人敢像麦迪逊那样有胆量径自推出精确的统计数据,更遑论全国各业的“国内生产总值”?!  从散见的资料仅知道江南发达地区稻米亩产正常年景大致在2-4石之间。如果取3石为平均数似乎顺理成章,实则大谬不然。至少有两大变数必须考虑:一是平年、丰年与灾年的牵算,大致江南为三、三、三开。二是地区内部耕地肥瘠状况参差不齐,松江西部与东部就差得很多,直到晚近全国各地区都有丰产田、平产田与低产田之分,也必须平均牵算才近情理。究竟多少?谁也说不准。过去为了论证“资本主义萌芽”,不少论著称颂江南农业多往高处说,以偏概全,造成的误导恐怕

6、已远及西洋,又回来变成了需要我们反刍的“美食”。  王国斌在《转变的中国》一书里就曾对布兰德关于1890-1930年中国非农业人口增长的统计方法提出批评。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弗兰克多处引用的关于中国人口增长估算上,此处不便细说。总之,我对上述数据不能不表示惊讶——中国之大,发展高度不平衡,又缺乏各种必要的统计资料,竟能推算出如此精确的全国“GDP”总值与人均收入(何况这种人均收入对认识帝制中国的社会实情并无多大意义),真像是天方夜谭。基于这样“大胆假设”的立论,给人感觉弗兰克等学者为着“翻案”,太不顾及学术的严肃性。面对这样主观张扬过度的做法,我们不能不格外谨慎对待。  撇开许多细节不

7、说,这里我想着重从解读历史心境的不同说开去,就有关中国历史的大局观谈点看法。我觉得,与国外汉学的对读,相互间常有语境、心境和情境的差异,其中心境的隔膜更关联着对历史情境的体验,不可不辨。对弗兰克的书尤其应注意到这一点。  中国历史确曾有过相当长时期的辉煌,这没有疑问。关键后来是否陷入沉沦,造成这种沉沦的原因何在,在这一节骨眼上,我们与弗兰克的分歧就会变得非常严重。弗兰克既取消了“现代化”这一概念,对“前现代”的境遇也就不屑一顾。他像世外高人那样逍遥自在,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