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玉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规划设计

昆玉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规划设计

ID:9711460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5

昆玉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规划设计_第1页
昆玉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规划设计_第2页
昆玉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规划设计_第3页
昆玉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规划设计_第4页
昆玉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规划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昆玉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规划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昆玉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规划设计关键词:玉溪生态景观走廊生物多样性区域经济发展  绿化、美化、香化是玉溪市建设园林城市的需要,是玉溪市向外界展示新面貌、新内涵的需要,是玉溪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昆玉高速公路是1999年投入使用的云南省目前最高等级公路,是通向滇西南方向上的重要公路干线,也是本省重要的经济大动脉之一。本公路北城镇至研和镇段长约27.5km的范围被纳入玉溪市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建设包括昆玉高速公路北城镇至研和镇境内道路两边100m及面山部分在内、集艺术、生态、园林、环保、美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观走廊,使之成为向路人展示玉溪风貌、吸引人们进一步深入认识玉溪的窗口和游览玉

2、溪市的第一视觉场,从而为玉溪带来更多新的发展契机,并对整个云南省高速公路的建设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1.生态环境与综合自然条件  本区属中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冬暖夏凉。贯穿玉溪市中心城区的大部份镇乡,毗邻大小型厂矿近60余家、村落近20个、架设立交桥5座、布设加油站3处及收费站一座等,全长约27.5km。其间经过田园地带约12.4km,山坡地带约3.6km,集镇地带约1.6km。地表水系普遍较发达,可利用率高。土壤以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红壤为主,其次是紫色土;盆地中为页岩发育而成的水稻土。自然植被相对单调和稀少,长期的农耕历史使天然植被受到强烈的人为影响而破坏,只有北城镇境内北部山坡地带有少量以桉

3、树林、柏树林和少量黑荆树林为主的人工林分布。公路沿线两侧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烟叶、小麦、玉米、大豆及各种蔬菜等,是夏秋季一大季节性植被景观,加之道路两侧沟渠池塘的点缀和衬托,展现了一种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景色。  2.规划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技术策略与绿化目标  2.1指导思想  通过公路沿线的绿化建设,美化和提高公路的运行条件和环境质量,带动公路沿线生态建设工程,扩大公路绿化面积和丰富生物多样性,防治水土流失对公路以及农田的侵蚀,降低车辆尾气排放和噪音对环境的污染,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治理同步发展,最终将公路建设成具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公路,与周边的农田、林地、果园、村镇、工

4、厂等形成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网络生态系统。  2.2建设原则  ⑴由重点到一般:优先抓好北城镇至中心城区之间的路旁景观以及互通式立交桥的景点建设,强化美化玉溪市第一视觉景观,发挥窗口示范作用。  ⑵充分考虑背景条件:结合绿化带外侧毗连的农作物植被系统、果树经济林、厂矿、村庄绿化以及视线可及的荒山、荒坡绿化,做到防护、农林副业生产、绿化、美化的和谐统一、互为兼容。  ⑶增加生物多样性:在栽植乡土树种的同时,大力引种具有美化、经济、高效、适用等多用途、多目标、多功能的树种;  ⑷保证安全视距:绿化模式充分考虑行车安全,注意生产功能、防护功能以及观赏性相结合,以立交桥出入口为主景点,服务区、路旁

5、厂矿企业、村落为次景点,实行普遍绿化。  ⑸多重功能原则:坚持公路美化绿化与防护功能并重;与农村经济建设协调;与工矿企业经济建设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3技术策略  ⑴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基于现有生态系统适当调整、改造,以乡土植物物种为主,同时引进部分观赏性强、生长表现好、有经济效益的适生树种和品种,丰富植物物种多样性,增强景观观赏性;通过合理布局、优化绿化结构。  ⑵建成以道路出入口、立交桥和服务设施区各具特色的园林绿化景点,荒山荒坡等道路普遍绿化为重点的多功能、多层次、多观赏效果的生态绿化体系;  ⑶注重绿化层次、季相变化和动态效果,讲究“节奏”与“韵律”,构建丰富多彩的绿化效果,

6、突破一条路两行树的传统呆板模式;  ⑷降低车辆的噪音,缓解司机在高速行驶中的心理压力;  ⑸减少车辆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有害气体向四周扩散;  ⑹绿化工程建成后,生态系统自动调控功能增强,实现具有多功能景观观赏性的绿色生态道路的目标。  3.生态景观走廊分区布局  根据以上规划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结合本生态景观走廊沿线各部份的具体情况,本生态景观走廊可分为三个部分:  3.1风景绿化景观观赏段绿化模式设计  3.1.1公路行道树绿化模式  范围:贯穿于27.5km长的公路两侧沿线5m范围内。  设计要点:根据高速公路绿化的要求及视点不断移动变化的特点,行道树的设计以3km为基本单位。每一单位

7、以一树种为主要景观树种,连续的树种考虑树冠、色泽、质地、季相变化的不同,以1-5个树种为一景观系列变化,每隔5-6个树种来一次重复性的变化。打破常规的一条路两行树的种植方式,在两侧景致较好处需留有空塘,或以灌木取代乔木以开阔视野、展现两侧风光。同时也可调整驾车人的心理,使之精力集中并丰富乘车人的视野,以变化的警觉性克服呆板的麻木性。这样,随着视点的不断移动,树木的种类、形态、色泽和季相也在不断的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