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11376
大小:5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5
《宽带接入网管系统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宽带接入网管系统浅析~教育资源库随着我国宽带高速骨干网规模的不断扩展,目前,因特网应用的焦点已经转换到了用户接入网、内容服务、商业模式与管理上来。现在,为了铺通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各种主流宽带接入技术与网络在国内的应用迅速升温;同时,各种增值业务不断涌现、服务不断完善。 作为一个运营网络,其最终的任务就是为终端用户提供公共的宽带接入服务,作为宽带接入网的管理系统,必然也需要为宽带运营商以及终端用户提供电信运营级的管理服务。 1.系统功能的灵活与可扩展性,网管系统必须具备灵活的体系结构,能根据宽带接入网的发展规模灵活、平滑地进行系统升级与扩容,最大限度保护用户投资; 2
2、.系统的安全性,数据加密传输,有效方式防止非法用户的攻击,保证用户数据与网络运营的安全;对管理员分类、分级权限管理,有效保证系统安全;系统运行过程中提供再登录功能,也有效保证系统安全;利用VPN完成网管系统专网建设,从根本上保证了系统安全; 3.系统的可用性与实用性,系统需采用高效、实时的体系结构设计,保证系统能在宽带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极大地方便宽带接入网的管理与维护; 4.系统可伸缩性,保证在宽带网运营过程中系统的升级不会影响业务的运营; 5.系统高可靠性,系统应能在关键子系统部位提供负载分担与冗余备份功能; 6.系统运行的高效性,能及时有效的发现网络运行的故障并对故
3、障进行定位,以节省网络的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网络的运营质量,减少用户投诉; 7.系统结构的通用性,能适应复杂的网络结构(如有无NAT的网络均适用);8.系统的可运营特性,在设备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对终端用户的管理,同时能生成各种业务报表; 9.网络资源管理特性,能根据网络资源的各种属性统计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并生成相应的报表; 10.系统对网络规模的适应性,能实现大规模网络实时、无盲点监控与管理,有效保证网络运行; 11.系统性能的稳定性,以保证宽带接入网络业务的持续运营; 12.系统的开放与标准化,提供灵活简单的接口便于与宽带运营系统的其他子系统(如计费、营业子系统)进行有效
4、的互操作;同时能对多厂家设备进行有效的监控与管理。宽带接入网管理方案分析 1.宽带接入现状分析: 核心交换层 骨干业务路由交换服务。承载由各个接入园区的业务,一般由大容量的GSR或三层交换机组成。此层面设备规模有限且类型相对单一,对设备管理已有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 接入汇聚层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局端汇聚以及园区汇聚层面设备,完成用户业务的分发。通常此对此层面设备管理与接入层设备一起进行处理。 用户接入层 通常指楼栋以及楼道层面设备,主要完成用户业务接入集中。此层面的特点是设备规模大、设备类型丰富等,对设备管理还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 宽带接入网管理主要指针对接入汇聚、
5、用户接入层设备的管理,针对宽带接入网发展现状,现在主要采用集中式网管策略,集中式网管策略又分两种:城域与园区集中网管策略,同时也正在兴起另一网管模式分布式网管策略。现就各网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简单的分析。 方案1:b城域集中式网管系统方案 城域集中式网管实施方案:在城域网中心机房设置网管工作站,通过中心机房网管工作站上的网络管理系统直接管理各园区的宽带接入网络设备。此方案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投资成本相对较低。缺点如下: 1.要求全网设备均为有效的IP地址,无法解决宽带接入网中存在NAT情况的复杂网络; 2.由于是对接入设备的直接管理,因而需占用大量的大网带宽; 3.不能适合
6、对大规模接入网实时监控与管理,容易导致网络管理的盲点; 4.很难将设备管理与用户管理有机地实现统一; 5.整个网络运营依赖于局端网管运营系统的实现; 6.中心机房网管维护人员运营工作量大,由于网络规模巨大,中心机房人员无法详细得知各园区设备的使用情况,给运营带来困难。 由于城域集中网管系统是在中心机房实现全网的统一管理与运营,为了保证中心机房网管系统的运行效率,在网络规模与中心机房网管系统数量上必须保持一种平衡,一般来说,集中网管系统在管理大于2000个网元设备的网络时,性能就会有明显下降。约2000个网元设备网络轮询一次周期在最坏情况下将需要近1小时,在这种情况下,网络
7、运维是非常被动的。建议议一个网管系统管理网络的网元设备应在200个左右(轮询一次在最坏情况下需要近6分钟)。 因而随着网络规模越来越大,局端网管数量会越来越多,成本将会增加。 方案2:园区集中式网管系统方案 园区集中式网管实施方案:在园区中心机房设置网管工作站,通过园区网管工作站上的网络管理系统直接管理园区的宽带接入网络设备。此方案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投资成本相对较低,设备占用公有IP地址少。 缺点如下: 1.不能适合对大规模接入网实时监控与管理,容易导致网络管理的盲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