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10474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5
《浅析以诚信构建和谐社会道德与信仰的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以诚信构建和谐社会道德与信仰的基础近些年来,诚信缺失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应该说,产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很多,有个人认识问题,社会转型期道德混乱问题,也有社会诚信体系没有健全的原因等。但是在研究诚信缺失这一现象时不能不与当前我国社会道德与信仰领域存在的问题相联系。诚信间题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和行为规范,这种认识和规范必然和一个人的道德与信仰即世界观有关。诚信缺失之所以在当前这个时期尤为突出,就是因为当前道德与信仰领域出现了危机。因此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深人地探讨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一、当前我国诚信缺失主要是由于道德与信仰危机单纯地从一件事上要求人们遵守
2、诚信原则,这种做法是我们目前采取的主要教育手段。这些形式的效果如何值得怀疑,即使在某件事上起了一定作用,也不能保证人们由此就能够树立诚信的意识和观念。没有整体道德追求,没有在一个相对完整的信仰和道德体系中明确诚信的价值,个别事上的诚信表现是不可能持久的。我们现在需要的不仅仅是诚信教育,而是如何构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道德和信仰体系问题。 现在社会中存在的大量不诚信现象的原因何在?许多人将这种现象归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使人们追逐利益,从而损害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经济角度的分析来看有一定道理。当诚信只是建立在经济行为后果的算计上,当整个社会没有形成共识、没有完全严
3、格的诚信信用制度的奖罚制度时,人不可避免地会进行机会投机。但是,如果把这种现象只归结为经济现象,那么解决的办法也只能是经济手段,即经济利益上的奖励与处罚。这种教育模式是通过制度设计出一个标准,讲诚信的可以获得收益,不讲诚信的将被淘汰或被处罚。这种教育方式正如传统道德所谓的“好人得好报,坏人得坏报”一样是一种因果报应思想,而这正是目前许多研究者对诚信问题研究的主要取向,也是长期以来我们解决社会问题的一般思路:社会问题只能是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的单一的思维方式。实际上,在研究人的行为活动中可以发现,人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动物,人可能有经济上的考虑,但是人不是单纯只从经济上来思考这个
4、问题。从另一角度来看,如果只是从诚信角度来提倡诚信,而诚信只是道德的一个基础部分,还不足以构成整个道德,从而难以只依据诚信形成有意义的道德行为。在没有社会整体统一的道德支撑下,各种行为的道德评价标准就难以进行。诚信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是道德的低线,但是在整个道德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坚守和完善诚信呢?由于传统道德体系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过程中受到了批判,社会主义信仰又由于外来思潮的侵袭带来了许多认识上的变化,所以社会并没有一种明确的道德和信仰主张。虽然从主流来看一直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但马克思主义在道德和日常生活中的影响相对减弱。而且,市场经济体制的
5、建立与传统马克思主义之间也存在巨大的理论差异,在解放思想的要求下,人们不仅没有了传统的约束,也没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约束,社会呈现出一种道德和信仰上的混乱。二、传统与西方信用思想与信仰关系的启示从传统诚信观来看,诚信之德是整个封建道德规范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儒家以诚信作为做人的基本原则,但是并没有孤立地提倡诚信,而是将诚信作为整个儒家信仰体系中的一个部分,是在与其它信仰的共同联系中来强调诚信的特殊地位。《论语》记载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信被孔子列为四教之一,可见它的被重视程度。孔子一贯强调以信为本,“信以成之,君自哉!”在孔子看来,信、诚、忠都是一致的。孟子
6、继承了孔子关于“信”的思想,并进一步把“朋友有信”和“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并列为“五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和伦理规范。后来到汉代,“信”还被列人“三纲五常”之中,日益显示出了它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传统的儒家是将诚信教育作为整个儒家信仰的一部分进行全面的教育,而不是单纯地强调诚信这一个内容。历代思想家都不断地挖掘和提升它。统治者出于“以德率政”、稳定社会的政治需要,也不断地强化它,使之以封建纲常的形式居于社会道德的主导地位。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除了遍设学校、广立书院等以宣传儒家思想以外,还利用其他的社会组织实现儒
7、家的诚信教化。封建社会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乡里、宗族和家庭。乡里通过乡约,宗族通过宗规、族约,家庭通过家奠等给人们灌输一定的诚信思想。可以发现,目前在诚信教育问题上往往就事论事,单纯地在具体事项上要求人注重诚信。不难看出,时下诚信教育的逻辑大体如此—你诚信我就奖励你,你不诚信我外罚你。当诚信需要功利来诱取,当诚信需要惩罚来震慑,当诚信需要投机取巧来装点,这样的诚信何以称“诚信,’?这种装点过、表面化的“诚信”其实是对诚信最大的讽刺。这种只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明诚信的价值,通过激励手段来实施诚信,最终的后果可能与提倡的愿望相违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