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08058
大小:1.82 MB
页数:120页
时间:2018-05-05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1.1前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子电器工业产品的产量大幅提高,中国家用电器消耗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由于电器产品更新换代快,目前我国已进入电子产品报废的高峰期。而国内对于电子废弃物的处置发展缓慢,造成大批电子产品处于待处置状态,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废旧电器任意丢弃或作为城市垃圾填埋,其中的有害成分渗出后聚集在土壤、植物、地下水中,通过水体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大量存在的电子垃圾小规模个体作坊式的处理加工点,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采取“低技术、高污染”的落后处理
2、方式,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大量可回收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塑料、玻璃以及一些仍有使用价值的零部件等,可利用价值很高,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其回收利用具有广阔前景。2009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以国办发[2009]44号文件正式印发,采取财政补贴方式,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目的在于扩大消费需求,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并为2011年将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做准备。2009年,国家安排20亿元在9个省、市开展了试点工作,2010年准
3、备在全国推广。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产生了大量的废旧电器,急需有一定规模、技术、经济实力的企业进行废旧电器的拆解处理。为落实国家《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省急需建设废旧电器处理企业,以满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求。本项目的建设可有效避免个体作坊式处理加工点泛滥,避免造成大面积严重的二次污染,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能确保省有效应对电子废弃物高峰的到来。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中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规
4、定,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编制依据1.2.1环境保护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9)《中华人
5、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2.2环境保护法规、规章(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98)253号令;(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3)《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2007年6月3日);(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5)《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国发〔2007〕37号;(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7)《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8)《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发(2008)
6、1号;(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8月15日修订);(10)《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2007)40号令;(11)《关于印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环发[2005]114号;(12)《关于加强废弃电子电气设备环境管理的公告》,环发[2003]143号;(13)《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的通知》,发改环资[2004]73号;(14)《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信息产业部第39号令;(15)《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法【2006】115号;(16)再
7、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关于贯彻落实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加强废旧家电拆解处理环境管理的指导意见》,环发(2009)73号;(17)《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51号,2011.1.1(参照);(18)《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1.2.3环境保护技术规范(1)《环境保护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2.1—93);(2)《环境保护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保护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4)《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