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03993
大小:5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5
《关于四川汶川地震志愿妈妈培训演讲稿--文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四川汶川地震志愿妈妈培训演讲稿>>文书 感谢大家的到来,5月12日在中国四川的大地上,发生了重大的地震灾害。很多人痛失了家园,很多母亲失去了孩子,也有很多孩子失去了母亲。这是让每一个中国人无比痛心的事!中国外交部设立了吊唁册,接受各个友好国家的吊唁,这证明了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是血脉相连、心连心的家人! 家人有难,我们的心怎么不痛!家人的家园尽毁,我们的心怎么不伤!家人的亲人就是我们的亲人,他的亲人离去了,就是我们的家人的离去,我们的心怎么不哀、我们的心怎么不痛! 所以所有的中国人都站起来了,我们要帮助我们的家人!我们要用爱温暖这些破碎的心!我们不但要
2、帮助他们重建美好家园,我们还要帮助他们治愈内心的重创! 在地震中有很多妈妈失去了孩子,也有很多孩子失去了母亲。有一位母亲,她已经死去了,她的脸是灰色的,但她怀中的孩子却依然活蹦乱跳,一张粉红的脸。那是为什么啊!那是因为这位妈妈在黑暗中,用她的乳汁喂哺她的孩子。虽然最终她死去了,但死神依然没能阻挡她继续喂哺她的孩子。当救援人员发现她们的时候,孩子仍含着妈妈的乳头,大家从妈妈的怀里把他抱开的时候,婴儿的哭声让在场的人无不撕心裂肺地痛。 还有这样一位妈妈,救援人员发现她时,她也离去了,但却是用一个奇特的姿势离世,两膝着地,弓着腰,两手叉地。原来在她的身下,还有一个活着的
3、婴儿。在婴儿的小被子里,上留着这位妈妈最后的遗言:“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你要记住我爱你!” 当我读到这句话时,顷刻间已经是泪流满面!这是感天动地的母爱啊!一个被废墟掩埋多天,极度虚弱的人,在最后选择一个根本不可能的姿势去死,绝不倒下,只为了保护她的孩子!这不是意志可以做到的!这是一个人不死的灵魂! 这些灵魂感天动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她们的心愿未了啊!她们都是我们的姐妹,她们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她们的孩子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孩子!今天来到这里的都是志愿者妈妈,我们都是这些孩子的妈妈!每一个中国妇女都是这些孩子的妈妈!我们要完成死去的姐妹的心愿,我们要把她们感天动地的
4、爱永远留在中国大地! 妹妹,你们安息吧! 今天来到这里都是内心充满了爱的姐妹们,感谢你们内心的爱,是爱呼唤着你们行动起来,去四川、去给这些孩子送温暖、送问候,甚至我们要成为这些孩子的妈妈。你们的爱心我听到了,我感动了。把你们的爱心化作爱的能力吧!虽然有时候我们的内心充满了爱,但因为这些孩子刚刚经历了重大的伤害,所以我们要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爱护这些孩子、保护这些孩子,以免无意中再次伤到这些孩子。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学习着怎样发展我们爱的能力,学习着怎样成为这些孩子的好妈妈! 首先我们先去知道爱是什么呢? 爱就是聆听; 爱就是感同身受的
5、理解; 爱不是我和你,而是我们,我们一起共同经历和面对; 爱就是我愿意用一生抚慰你,爱是恒久的、绵长的,爱是没有任何功利和从不期望回报; 虽然你失去了至亲和家园,但我愿化作你脚下的泥土,在新的大地上和你一起重建美好家园。 我们要学会聆听这些孩子的心声,要懂得聆听就要具备相当的知识,地震后孩子们可能会产生创伤应激后障碍,会出现这些症状: 闯入性症状:一些轻微的刺激也可能引发他们对痛苦经历的回忆; 回避症状:回避和事件有关的话题,出现麻木症状; 易激惹性:容易生气、发脾气等。 儿童的临床表现 年幼儿童因为大脑语言表达、词汇等功能发育尚不成熟的限制常常描述
6、不清恶梦的内容,时常从恶梦中惊醒、在梦中尖叫,也可主诉头痛、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儿童重复玩某种游戏是回闪或闯入性思维的表现之一。 灾区失去双亲的儿童心理反应案例 地震发生的瞬间,三岁的馨懿的父母脸对着脸、胳膊搭着胳膊,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一个拱形,双双挡住倒塌下来的沉重墙体,用血肉之躯为孩子构筑了一道“生命之墙”。馨懿在双亲的护翼下生存下来了,但双亲却不幸双双离世。[1][2]下一页 馨懿的心理反应: 回避:入院来从没笑过,大多时候都是一个人静静地躺着,无论你怎么逗她,她要么就不说话,要么就认真说“不要”或“要”。 闯入性回忆:小馨懿一醒来就拼命地哭起来,她梦见
7、了自己和爸爸、妈妈在一个山洞里,“爸爸走了,妈妈走了!我知道!” 反复体验:小馨懿会重复着这些话。 追寻失去的母爱和父爱:小馨懿也经常吵着说:“我要爸爸、妈妈!”这两天很多人都来看小馨懿,她见到男人都会轻轻地叫“爸爸”,而见到女人也会叫“妈妈”。 当我们和这些经受重创的孩子相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做法的参考: 不要做: 1、不要欺骗(如孩子父母已经双亡,还是骗他); 2、不要承诺他做不到的事(我一定帮你找到你的父母); 3、不要强迫他回忆或说话(不要说“没有关系,你说啊”); 4、不要粗暴地“干预”他的情绪,如“不要哭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