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99349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5
《关于中国古代的勤俭节用思想及其现实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中国古代的勤俭节用思想及其现实价值论文关键词:尚俭道德传统 论文摘要:勤俭节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包含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用、限欲绝奢等丰富的道德精神,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中国古代勤俭节用思想的集中表现 勤俭节用是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许多先贤都先后从不同角度提出过这个主张。据典籍所载,早在公元前l6世纪的商代,就有关于勤俭节用的思想出现。商初大臣伊尹曾对刚继位的太甲提出建议:“慎乃俭德,惟怀永图;”Ⅲ要他注意节俭,认为只有俭约节用,才能永久地维持王业,到了西周,辅
2、国名臣周公总结汲取商纣奢靡败国的历史教训,担心周成王执政后重蹈覆辙,“有所淫佚,乃作《多士》《毋逸》”告诫周成王要杜骄奢,绝淫侈。周公死后,周成王“戒尔卿土……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恭俭唯德”[1]。“恭”即谦逊,“俭”即节用,把二者作为人们应当奉行的美德。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虽学派林立.百家争鸣,但勤俭节用思想则是各学派共有的伦理主张。儒家奠基人孔子提出的“温、良、恭、俭、让”五大德目中,俭是重要的一目。他极力主张俭约而反对奢靡认为“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道家始祖老子曾指出为人处世须有
3、“三宝”:“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其中也把“俭”作为必不可少的一“宝”。墨子则把俭约和淫奢提升到关乎国家存亡的高度上去认识。他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在各派思想家的宣传教育和倡导下,崇尚俭约、反对奢靡成了华夏民族流传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并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对中华民族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古代勤俭节用思想的突出特点 (一)俭善侈恶,限欲绝奢 “俭”、“侈”不仅仅是消费观念问题,古人还把“俭”和“侈”看成是道德善恶中的重要问题。是产生善恶的根源,认为俭约养善,奢靡生恶。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
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就是洪大。他把俭约看成是高尚的品德.认为奢侈是严重的恶行。唐代于志宁也说:“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源;崇侈恣情,乃败德之本。也是把节俭素朴看做是弘扬道德的根本,把崇尚奢侈看成是败坏德行的祸根。法家也提倡俭德:“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认为俭约以致福,纵侈以招祸。所以,古代思想家们都主张通过尚俭去促善,利用杜奢以祛恶。 古人把消费的俭约和奢靡行为同人性欲望联系起来。他们认为纵欲必然奢靡,俭约需要节欲。他们提出的尚俭杜奢的伦理目标,主张通过节制人性欲
5、望来达到。在他们看来,人有欲望是正常的,必然的但不能放纵无度。要按照道德原则控制约束自己的情欲和行为,要遵从礼义,守正祛邪,以义导欲。行为有度,取用有节,自觉自制地自化成人。古人说:“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则弃之,是为君子;得其正而溺之,不得其正而强遂之,是为鄙夫。”就明确地指出了人要分析欲望的正邪,正当的欲望就支持,不正当的就抛弃,这样的人是君子;否则,正当的欲望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不正当欲望还要强去追求,就成了浅薄卑劣的小人。他们还指出:“为学之道,制欲为先。彼出而不能反,申而不能屈,必至溺其身,堕其名。博学智士,蹈此者多
6、矣;此无他,欲败之也。”就是说人应把控制自己的欲望放在第一位,如果欲望发出而不能收回,伸展开来而不能抑止,必然导致身心名誉的毁败。虽然这里讲的是学习的道理,实际上对其他的事情也有指导意义。按照传统的尚俭思想,节俭可聚福,奢侈必招祸。宋人田况在《儒林公议》中说:“俭则常足,常足则乐而得美名,祸咎远矣;侈则常不足,常不足则忧而得訾恶福亦远。”非常明确地分析了俭之利和侈之害。宋代的大理学家邵雍说:“侈不可极,奢不可穷。极则有祸,穷则有凶。”告诫人们,穷奢极欲必然招致灾祸.意在规劝人们节欲杜奢。特别是白居易的两句诗:“奢者狼籍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7、”也是警示世人。要注意节俭.防止挥霍。苟子则更明确地提出了反对纵欲,提倡俭德的观点。他主张用理智去节制人的过分的感官享受,约束人对物质消费的过分要求。通过礼义道德去矫正人的欲望,使之合乎情理。 他说:“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也就是说,通过礼义的规范,约束和节制人的自然欲望,使其接近满足而不能放纵。他的节制欲望包含着节约费用、控制消费的意思。 (二)勤俭养德玩物丧志 俭约节用,并不仅是经济原因。古人把节俭与人的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认为俭约节欲有助于正心养性。过分地追求物质消费和感
8、官享受就会导致失去理智,迷失志向.人格毁损。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意思是说,修养心性的最好方法是清心寡欲,其中寡欲就意味着节俭杜侈。他表面没有讲修养与俭约的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