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98687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5
《浅析个性与秩序关系的哲学理念思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个性与秩序关系的哲学理念思考论文一个良好的现代社会总是既要保证人的个性化发展,又要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浅析个性与秩序关系的哲学理念思考,希望给正在阅读本文的你带来帮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讲究个性、尊重个性,并试图塑造自由个性的时代,同时,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秩序,谋求秩序,并试图构建良好秩序的时代。当代中国正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其核心主旨可以说就在于解决好个性与秩序的现实问题。然而,在当代,特别是立基于风险社会的现实,人的个性与秩序有着十分复杂的矛盾关系。个性是个人
2、比较稳定地保持着的独特的人格、思想、社会形象和能力体系,主体性和差异性是个性两个最为重要的特征。个性的主体性是指人的自由自觉的能动性的方面;差异性则是指个体因为各自的独特性而彼此区别的方面。个性因此体现为个人较为稳定的主体性与差异性的统一。与生活中人们对个性的理解不同,从哲学的角度看,主体性才是个性最为本质的特性,没有主体性的差异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性。个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之中的。如果说相对于社会而言,个人往往代表着个性的话,那么,相对于个人而言,社会就代表着秩序的方面。在某种意义上,个性与秩序的关系问题可以视为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古老问题的现代表述。社
3、会秩序是社会存在的一种有规则的状态;这种规则所束缚的主要是一种时间和空间上的结构顺序;人藉此时间和空间上的结构顺序所需要获得的是整个系统的功能协同彼此的行动,分享自然和社会的资源,以保障自己的存在和发展。社会秩序并不神秘,一定的社会秩序总是人们活动的产物,社会秩序是由有个性的个体相互作用、合力的结果。比照于个性的主体性、意向性与差异性,社会秩序表征着人的活动的受动性、外延性与同一性的方面。当我们把主体性理解为个性最为本质的特性时,就不难看出人的个性是历史地形成的。马克思十分清楚地把个人区分为偶然的个人和有个性的个人,历史也因之表现为一个从偶然的个人向有个性的个
4、人的发展过程。有个性的个人与偶然性个人的差别主要在于对包括社会关系在内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主动驾驭与否。马克思认为,有个性的个人与偶然的个人之间的差别,不是概念上的差别,而是历史事实。按照马克思的人的发展的三阶段说,我们可以推论:在人的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个人绝对地从属于群体,个人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所以谈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个性发展。极少数所谓有个性的人也必然遭受悲剧性的历史命运。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在那个阶段社会秩序以压倒的力量战胜了个性。在人的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即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人们着力于个性的伸张,反抗以往旧秩序对个性的压抑
5、。当然,个性的伸张依然需要秩序,但不再把秩序看成先于个性的存在状态,而是往往把秩序看成个人契约达致的一种结果。但是,这种获得丰富和发展的个性依然是异化的与此相对,社会秩序对于个人而言也总是表现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只有在人类更高的发展阶段,也即人的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各个人的全面的依存关系、他们的这种自发形成的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的最初形式,转化为对下述力量的控制和自觉的驾驭,这些力量迄今为止对他们来说都作为完全异己的力量威慑和驾驭着他们。人的个性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发展,到达自由个性的境界。自由个性的阶段必定是个性与秩序完美统一的阶段。道德修
6、养与中国社会转型是一个尚不为学界关注但却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伦理学问题。下面是为各位朋友准备的浅析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修养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朋友带来帮助。道德个体的心性觉解、人格提升是道德修养所要推崇的某种境界,而达此境界的道德修养方法、途径及其过程在本质上则既受制于人们生活所依的微观生存处境,更受制于人类发展所处的宏观社会形态。放宽到这样一个认知框架下来谈道德修养,目的在于将作为人类道德实践活动之传统方式的道德修养置于一个恰当的社会语境进行讨论,以给予其道德社会学的重新关注,而不是褊狭地将其嵌套在某种既定话语下进行传统式的个体道德解读。任何企图脱离社会生
7、活历史进程的道德修养,无异于自我放逐和自我边缘化。伴随人类生活公共化与异质化的演进,原本植根于同质性社会形态的中国传统道德修养体系已欠活力,顺应现代社会异质化与公共化的转型之势,从封闭走向开放,以构建一种合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生活方式语境中的道德修养理论,乃是笔者想要言说的重要理论旨趣。中国传统社会形态中的道德修养从社会的性质和形态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主要可分为两类:同质性社会与异质性社会。同质性社会通常表现为社会民众归属于共同的政治共同体,并拥有大致相同的政治认同、理想信仰和价值追求;异质性社会中的民众虽然在信仰、价值和认同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依然能够谋求其基
8、本的价值共识和文化理解。家国一体的制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