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9831
大小:261.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7-10-23
《uml建模与android应用程式开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转】UML建模与Android应用程式开发(上)前言 就一个完整的软体系统而言,程式码只是系统(本体)的一个观点(View)而已,而模型(Model)也是系统(本体)的一个观点。当Android应用开发者来说,若既能从程式码看应用系统,又能从模型看它,就相当于人们都有两只眼睛来看前方的一切事物。一旦发现两者有不一致的情形,就表示两者可能有所失真(即远离本体)了。这样的讯息,可让开发者提前知道未来开发路子上,可能发生的错误,以便防患未然。同样地,在模型大观点里,也含有许多小观点,例如:l架构观点:一般采用UML类别图(ClassDiagram)l使用观点:一般采用
2、UML用例图(UseCaseDiagram)l顺序观点:一般采用UML顺序图(SequenceDiagram)l状态观点:一般采用UML状态图(StatechartDiagram) 在本文里,将说明如何就上述的4个小观点,来构成模型大观点,然后再与程式码观点汇合,成为一个稳定可靠、简洁高雅的Android应用系统。然而,特别留意的是:模型观点与程式码观点两者不一定要有明确的先后顺序关系。两者之间,到底何者先,而何者后,并非重点。因为最好的状态是:在脑海里先两者并存,先领悟构思,然后才画出UML模型图,也写出程式码,但都不一定是完美的。随着两个观点的对比,发现不一
3、致现象,就像两只眼睛发现前方物体的呈像不一致时,两者自然而然会逐渐修正(Iterative&Incremental),止于至善。 本文范例 本文举一个简单范例:一个Activity的子类别,以及一个远程的(Remote)的Service子类别。两者透过Android的IPC机制相互沟通。 多种UML 类别图呈现各种架构观点 所有的模型图都是人们对某项事物本体认知的心智观点,随着观点和抽象的角度之不同而改变其所呈现之面貌。例如,当我们觉得Android框架里的基类(即抽象类)是最重要的,只要呈现它即可,此时类别图就呈现如下: 图1独尊Androi
4、d框架的类别图 如果觉得应用子类别也是架构里的重要元素,需要与框架里的基类别一起呈现出来,则此时类别图就呈现如下: 图2兼具框架与应用的类别图 当然也有许多人习惯于独尊应用子类别,而认为不需要呈现幕后的框架基类别,则此时类别图就呈现如下: 图3独尊应用子类别的类别图 此外,还有人习惯于独尊介面(即接口),而对幕后实作类别视而不见,则此时类别图就呈现如下: 图4强调介面(即接口)的类别图 以上都只强调架构里的元素(如类别和介面),还有人认为这些元素之间的互动(Interaction)与合作(Collaboration)是非常
5、重要的,需要表现出来,此时类别图就呈现如下: 图5强调互动的类别图 UML 用例图呈现使用观点 类别图是基于架构师的观点,偏向系统的内观(InternalView)。至于用例图(UseCaseDiagram)则是基于使用者(即用户)的观点,偏向系统的外观(ExternalView)。许多人坚持需求至上(Requirement-based)的开发者,非常重视这项UML图,终究用户是买家,就行销的角度来看,用户观点当然非常重要啰。例如,针对上述范例的UML用例图呈现如下: 图6强调用户观点的UML用例图 UML 顺序图呈现各项活动发生顺序 如何去实现上
6、述的用例呢?为了实现上述的用例,系统必须执行一连串的活动(Action)。有人认为这些用例幕后的活动执行顺序是很重要的,就使用UML顺序图来表达之,例如,针对用例「Run」可绘制其幕后活动的执行顺序,如下述的UML顺序图: UseCase:Run 图7Run用例幕后的活动顺序图 再如,针对用例「Exit」可绘制其幕后活动的执行顺序,如下述的UML顺序图: UseCase:Exit 图8Exit用例幕后的活动顺序图 UML 状态图呈现UI 画面的千变万化 由于Android是属于事件驱动(Event-Driven)的平台系统,有许多人主张善用UML状
7、态图可对众多事件分而治之,于是在清晰的状态之下,会执行明确的活动。例如,下述的画面可接受来自Android和用户所引发的事件。 此时,可以采用UML状态图呈现UI变化之观点,如下图: 图9呈现UI画面状态变化的UML状态图 以Java 语言表达程式码的观点 至今天,还是有许多人维持传统的观点:l画UML模型图在先,撰写程式码在后。l程式码是UML模型的实践。lUML模型较为抽象,程式码较为具体。 这项传统观点并没有对与错。但是,近年来,愈来愈多的人们持着新的观点:lUML模型图与Java程式码是两个同位阶的观点。l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