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ID:9688921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5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_第1页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_第2页
资源描述: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教案(第一教时)滕娟芬课题第四单元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农牧文化的交融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农牧民族之间的和战史实,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理解:农牧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体会:农牧文化的融合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意义。教学设想教师采用谈话讨论和启发提问等教学法,帮助学生体会宋元时期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又一个高峰;理解农牧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实验用具及教具课件或投影片投影片:数张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要点教法设计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2、新课教学:回顾旧课,导入新课。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引言一、农牧文化的交融:1、五代十国时期。2、北宋的建立。3、契丹族的兴起。教师提问:回顾前面所学过的内容,可以发现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有什么共同特点?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由此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师问:当欧洲人生活在封闭的封建庄园中时,中国社会是怎样的?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小结。教师:讲述唐末农民起义的经过,帮助学生领悟农民起义动摇了大唐帝国的统治。接着教师讲述中国历史又进入分裂动荡时期,同时出示五代十国形势图等投影片,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时

3、期的真实历史。教师先用提问法,帮助学生掌握北宋建立的时间,接着教师给学生讲述“陈桥兵变”的故事,帮助学生明确北宋的建立者、都城及统一。然后教师强调指出:两宋时期的中国,仍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与和议中碰撞、融合。学生听讲、答题、看板书。学生回答问题,听讲理解。学生听讲思考,看投影片,加深理解。学生回答问题,听讲领悟。学生看书讨论,回答问题,听讲领悟。新课小结:布置作业:4、澶渊之盟。5、党项族的兴起。6、西夏与北宋的关系。7、女真族的兴起。8、辽与北宋的灭亡。小结本堂课的感想与收获。《作业本》上练习题。师

4、讲提出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口头回答,接着教师作点评和补充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契丹族的兴起、916年,首领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契丹改国号为“辽”的事实。教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澶渊之盟”是什么吗?并让学生看书回答,之后教师继续提问:“澶渊之盟”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说明了什么?在学生答后教师稍作点评。然后教师启发学生对“澶渊之盟”谈谈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师讲:10世纪时,羌族的一支——党项族在西北地区强大起来。1038年,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师讲引导学生看阅课文,鼓励学生

5、讨论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简要小结:1044年,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元昊对宋称臣,北宋送给西夏岁币,双方进行贸易。教师指导学生看书讨论,随后教师补充:11世纪,女真族进入定居生活,1115年,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建立了奴隶制政权。教师鼓励学生讲述辽与北宋灭亡的过程,接着让学生讨论探究辽与北宋灭亡的原因,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辽与北宋的统治都很腐败。教师鼓励学生用最简单的语言,归纳本堂课的感受或收获,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评和小结。教师布置作业,讲清作业的具体要求,接着巡视教室,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

6、指导。学生看书答题,讨论发言,听讲理解。学生听讲理解。学生先看书思考,后讨论发言,接着听讲领会。学生看书讨论,接着听讲思考。学生先讲述,后讨论,接着听讲理解。学生先总结感想与收获,后听讲理解。学生动手做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