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测试在英语口试中研究和实践

互动式测试在英语口试中研究和实践

ID:9687755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互动式测试在英语口试中研究和实践_第1页
互动式测试在英语口试中研究和实践_第2页
互动式测试在英语口试中研究和实践_第3页
资源描述:

《互动式测试在英语口试中研究和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互动式测试在英语口试中研究和实践  学英语教学起到良好的、积极的反拨作用。    一、对科学的英语口试模式构建的思考    语言测试包括三大部分:目标能力、所测试的行为和测试结果。笔者尝试构建了一套可行的互动式测试模式,整个模式的实施应包括以下五个步骤:确立指导思想、设计试题、实施互动测试、进行测试评分和分析测试结果。这五个步骤形成一个链状结构(参见图1),环环相扣、互为条件、互为保障,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确保整个口语测试模式的有效实施。    1.确立指导思想  口语测试的指导思想是指英语口试要达到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全日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则是英

2、语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口试的目标必须与此相一致,把考查目标能力,即检测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作为测试的目标和指导思想并依此制定考试大纲。  (1)提供材料让学生会朗读。口试素材的选择应以通俗易懂的交际语言素材为宜,因此,朗读材料可选用一些难度适宜的对话或小短文,以便考查学生的语音、语调、重读、连读、异群、节奏等是否自然、准确。  (2)提供熟悉话题让学生进行个人口头表达。这类题目重在考查学生能否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等。  (3)自由对话。这类题目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考查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常用功能项目,在交际中有效地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

3、表达,并熟练地实现信息沟通的目的。  3.实施互动式测试  在互动测试的模式当中,考官不仅是考官,还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学生的交流伙伴,考试场所应是一个双向的语言交流场所,使考生能在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中进行交流。如按照试题设计,第二部分是属于个人语言表达阶段,在开始这一部分的测试时,考官可借助电脑显示一个或几个活动画面,然后,考生在经过若干分钟的考虑后就其所涉及的主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在第三部分的测试中,考官可通过提问考生,请考生讨论与第二阶段主题相关的更加抽象的话题,这一部分测试相当于一个双向的、互动的讨论,考官的提问用语要自然简洁、口语化、准确无误,始终用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答题,而且

4、提出的问题应为人们普遍感兴趣的、较为熟悉的话题,促使考生产生交际动力,考生也就感到有话可说,其语言水平可以得到真实的发挥,从而降低测试中的不自然性。  4.测试评分  (1)制订统一的评分标准  细化评分标准,并对评判不同分数段提供细致而周密的规定,考官在评分时能有据可依、有据可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考官评分的主观性,而保证测试的信度。  (2)规范考官管理,确保考试的客观公正  如考官在第一和第二部分的语言表达被严格控制以确保所有考生以同样的方式接受同样难度的提问。第三部分的规定相对宽松一些,考官可根据考生的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但也不宜随意发挥。同时,加强考官对评分标准的认识,从而减少个

5、人主观因素对评分的影响。  (3)严明纪律,杜绝违规操作  评分地点、时间集中。这样,考官们在评分时,如有较大分歧,则可反复听取考生的测试录音,以取得最后评分的一致。隐匿考生身份,目的是避免考官在认识考生的情况下可能产生评分偏颇。因此,在评分时,考生的姓名和编号应隐匿不见,尽可能避免评分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任意性的普遍存在,达到提高评分信度的要求。  5.测试的结果分析  测试评分得到测试的结果,测试结果的分析是对测试的总结和反馈。通过对试卷或试题的统计分析,可得出有关试卷的成绩分布、测试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数据,了解考试质量、提高试题生产及考试实施水平;同时,促进教学,总结教与

6、学两方面的原因,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并激励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科学的口试模式对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英语教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目前,我国英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费时多,收效低”和“哑巴英语”的现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不能用英语进行自由流畅的表达,根本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解决这些问题仍是目前英语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测试系统或测试方法的任何变化或改进都应考虑到会对教学产生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改善英语教学现状,探索一条摆脱困境之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实行科学化和互动式的高考口试能成为一个关键的突破口,这将极大地促进和推动

7、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笔者据此做出的尝试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同行及有关方面的关注,以求共同努力,为教学改革出谋划策,使教学改革走向成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