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82222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刍议 50%学生认为大学语文应该作为必修课开设,40%学生认为是任选课,7%的学生则选择“无所谓”。86%的学生认为“语文是一门工具课”,认为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认为大学语文对专业课的学习有较大的帮助。 以上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大学语文是喜欢的,是抱有很大希望的。问卷调查说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有着现实意义。 二、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 (一)明确授课内容 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编写了大学语文这门课的教学大纲,明确这门课的性质、目的、要求,使老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目标。 由
2、于教材内容繁多,而教学时数有限,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了授课的范围。 教材分上、下编。上编以阅读为主,结合有关阅读技巧与方法的专门知识讲解,精选优美而声情并茂、便于充分感悟的古典文学和表现时代精神的现代、当代文学。主要授课内容是:《快速阅读的方法》、《燕昭王求士》、《又是一年芳草绿、听听那冷雨;《精读的方法》、((谏逐客书》、《文学的趣味》、《论言谈》;《朗读的方法》、《春江花月夜》、《声声慢(寻寻觅觅)》、《雨巷》、《西风颂》;创造性阅读的方法》、《风波、《老人与海》、《哈姆雷特》等。 下编以写作为主,较系统地介绍有关立意与选材、构思与布局、文体与表述、语言与风格、修改与
3、文风等方面的写作基础知识。 在教材的处理上,应尽量突出读、写能力的培养训练。做到读为基础,写为提高,以读助写,写以促读。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学欣赏的表现形式也是日新月异,除了传统的纸质媒介文学以外,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电子图书、网络文学、DvD影视光盘等。这些新颖的文学形式给人们的文学阅读与欣赏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对年轻人的影响尤其明显和深刻。正因如此大学语文课程运用多媒体教学,尝试多种教学形式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如,经典影视作品赏析、情景模拟训练等等,把语文与音乐、美术结合起来,使大学语文教学更具特色、更加生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
4、的乐趣。 加强课外阅读,大力推荐名著,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网络上的文章,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鼓励学生自学教材中必讲以外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 (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长久以来.大学语文的课堂和初、高中没有大的区别.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老师满堂灌.学生默默听.由于忽略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使学生们失去了主动性.教学效果平平.随着教改的逐步深入。大学语文教学也要逐步探讨一些新型的教法。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已经采用多媒体设备,语音设备.这为教学方法趋于多样化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课堂上进行经典影视作品片段赏析,情景模拟训练.这势必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提
5、高学习的积极性,但如何争取有效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 三、策划创新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多媒体教学直观,但是容易流于感官的直观印象,传统教学有不同程度的枯燥,缺少刺激信息接收的手段。两者结合,能够既丰富教学过程、充分展示教学内容,又能够讲解得有深度、有拓展。 四、发挥立体化教学艺术 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发挥立体的教学艺术。作为大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兴趣。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三点素质:(1)“一点上知道一切,一切上知道一点。”“一点上知道一切”的“点”指的是教师的学科专业,教师所知道的“
6、一切”不仅指what(什么)、when(何时)、where(什么地方)、why(为什么S)、how(怎样),还要娴熟驾驭教材的能力,洞察学术前沿信息的灵感,灵活应对学生的艺术等。“一切上知道一点”教师不仅在自己的学科专业上是行家,博学多才,还需要通晓其他育人的艺术,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用科学的理论来充实自己,用理念来支撑课堂教学。如果“一点上知道一切,一切上知道一点”,就能塑造专业强,理念新,有时代感的新型教师形象。(2)将大学语文课程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找出不同的结合点。(3)教学中一定要渗透人文素质的教育,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让学生辨别出文学的趣味,去体会文
7、学中蕴涵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情感。 五、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现在的大学生在不断通过考试“证明”自己的英语能力时,汉语能力却几乎无人问津,越来越忽视对母语的学习,这样导致了一些学生“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理工科学生数理基础较好却大多不会写文章,实际上是不善表达与沟通。而一些文科学生的文章虽然字句较为通顺,却又“语言乏味,文章干瘪”。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重视。在未来的世界文化格局中,汉语以及汉语所负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新文化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中国政府在全球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