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对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中药药对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ID:9673828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5

中药药对的研究进展与思考_第1页
中药药对的研究进展与思考_第2页
中药药对的研究进展与思考_第3页
中药药对的研究进展与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药对的研究进展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药药对的研究进展与思考【摘要】药对是古今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奥妙的内涵。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对药的理论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方剂的配伍规律,可以减少盲目性,提高组方水平和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关键词】药对研究应用现代化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基于药对这种方剂配伍的基本形式,在临床研究中,许许多多的灵验新方由此而衍生出来。由于研究单味药难以反映出其在复方中的

2、真实作用,而复方由于药味多,作用关系复杂,对其研究也难以得出准确结论。“药对”作为药配伍中的雏形,对其研究恰好可以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对药对发展的历史进程及近现代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与认识,以便对其规律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科学地指导临床应用。1药对发展历史进程《神农本草经》于两药配伍效应上便记载有:药“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在运用方式及禁忌上,经文建议“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而在使用有毒药物时,经文则曰:“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1]。这一药对应用原则言简

3、意赅,指导了千百年的中医从业者,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由《雷公药对》与后来的《桐君药录》合订而成的《药对》,其主要内容为“论其佐使相须”。虽然原版《药对》已亡佚,但是从其幸存的5首药对中可以对其内容窥见一斑。该5首药对分别从4个不同的节气(立冬、立春、夏至、立秋)出发,论述了相应节气的药物配对方式及其相应的治疗效应。这很可能为我们今后研究药对配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徐之才药对》在《雷公药对》的基础上,对药对的组成法则多增了一项“性毒相反” [2],亦可谓是完善药对理论的一种有效补充。张仲景、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等历代医家

4、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药对经验,从而指导着临床用药向前发展。陈雪功[3]认为近代名医张锡纯在药对应用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大气下陷以呼吸短气或努力呼吸似喘而非喘为要点,既无咳吐痰涎或寒饮停聚胸膈之象,又非脾胃气虚食少腹胀便溏之症。此时最宜温补升提与凉润之药对同用。张锡纯于单纯大气下陷证,黄芪对知母,配以桔梗、升麻、柴胡之升陷汤治之。黄芪对知母,具有阳升阴应的作用,非常适用于治疗大气下陷。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唯其性稍热,常恐其有生热之虞;知母味苦性寒,液浓而滑,有寒润滋阴之功。知母得黄芪,使药性分毫不觉凉热,黄芪得知母,使阳气上升而有阴液滋润。张镜人(近代

5、著名的中医理论家、中医临床学专家)在药对方面也有独到认识。其学生认为张氏“继承古代医家使用‘药对’之遗风,处方习用两药配合,相得益彰,疗效更显,实为经验之结晶,弥堪珍重” [4]。《施今墨药对》详细地介绍了近代名医施今墨临床常用对药,包括每对药的组成、单味功用、伍用功能、主治病症、常用剂量及临证经验。施氏继承和发扬并重,有其独创的药对组成法则:①相互协助以增药力;②相互制约而展其长;③两药合用另生其他作用;④有沟通作用。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中曾言“……这种药物的配伍,主要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有根据,有理论,不是随便凑合的。通过适当配伍,能

6、加强药物的效能,扩大治疗的范围,值得我们重视。”药对是古今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奥妙的内涵,有待深入研究与应用。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使之赋予现代科学之内涵,是一项重要而又意义深远的工作。2药对的现代研究近年来,对药对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从理论、临床与实验3个方面分析和归纳药对的研究进展。2.1药对理论研究2.1.1对经典中的药对进行归纳研究经典无疑是中医药的重要宝库,对经典药对的发掘和研究具有继承和指导创新的积极意义。鉴于此,后世不乏医家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如耿建国等[5]对《伤寒论》中药对配伍规律与特点进行了探讨,指出

7、《伤寒论》中的药对是方剂组成的核心,是方剂组成的基础,并体现了方剂的整体疗效。马坤范等[6]根据近年诸多医家的研究成果,对仲景相反相成药对配伍的理论、分型、后世运用及发展进行了综述。曹华[7]分析了经方药对配伍规律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经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2.1.2研究角度的多样性除了平行式(如A药对B药,C药对D药,E药对F药)列举药对进行分析,也有研究者从单味药出发,发散式(如A药对B药,A药对C药,A药对D药)归纳出与此味药配伍的多个药对,并进行深入的阐述。如马莉等[8]对黄芪药对应用的追溯及理论进行了探讨,认为黄芪药对尚未见到全面系统的统计、

8、归纳及分类,且未从七情、性味、功效及剂量比例等各个角度进行综合阐述,黄芪药对“尚未得到广泛挖掘”的结论。2.1.3药对与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