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音乐课程观之探讨

中国近现代音乐课程观之探讨

ID:9673686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中国近现代音乐课程观之探讨_第1页
中国近现代音乐课程观之探讨_第2页
中国近现代音乐课程观之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音乐课程观之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近现代音乐课程观之探讨  中国近现代向西方乞灵的经历是从纯技术的学习发展到理论文化的借鉴,体现在音乐教育上便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参照和学习。这段时期出现了很多教育家、美学家、音乐教育家,他们紧跟时代变化的趋势,立足于中国的音乐教育现状,结合我国的音乐课程发展实际,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意义的想法并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可以说近现代的音乐课程在这些教育家的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便是梳理20世纪上半叶,在西方教育模式影响下他们的音乐课程观,对其中存在的差异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1.因地制宜进行音乐教学  蔡元培在音

2、乐教育的方法上主张灵活自然,不要机械刻板。他说:“儿童本喜自由嬉唱,现在的学校内,却多照日本式用1234567等,填了谱,不管有无意义,教儿童去唱。这样完全和儿童天真天籁相反。……实则我们中国,也有箫、笛等简单的乐器,何尝不可用?不要事事模仿人家,终不免带着机械性质,于美育上,就不可算是真美。”也就是要求搞音乐教育的人,要从儿童的天性出发,遵循音乐教育的规律,根据我国自己的国情,因地制宜地用民族乐器代替西洋乐器进行音乐教学。    2.力求音乐课程体现出是培养听觉的音乐艺术  黄自深信在适当的环境与训练中可以发挥人爱好音乐的

3、天性,欣赏的目的在于保持这种天性并发展它,同时也体现出一种生活的需要。而欣赏又分为:知觉的欣赏、情感的欣赏、理智的欣赏三种层次。丰子恺也提出“宜以声乐为基础,以器乐为本体”的观点,并主张在小学阶段以训练唱歌为主,到了初中阶段就可以在兼顾唱歌的基础上,适当地兼修一些器乐,以提高学生器乐的鉴赏能力。他说:“艺术必以感觉为主而思虑为宾,艺术的美主要在于感觉上,思虑仅为其辅助。……至于音乐则本质上与思虑关系更少,几乎全是感觉的事业了。”他们都主张用感觉去理解音乐,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在激起感情共鸣的同时,使学生获得审美感知,

4、丰富审美情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音乐课程教学侧重不同  曾志曾说:“既用西谱矣,而不知乐典,不知教授法则,教授者无从下手。”因此从他参与学堂乐歌的活动开始,就在理论工作方面付出了相当多的精力,他认为:“乐典者,乐之法也。不知其法,岂可事其事?即或事之,失一己之名誉犹小,遗后学之误讹大也。”他编撰的《唱歌教授法》《风琴练习法》《乐典大意》《和声略意》等是我国最早问世的音乐教学法及音乐技术知识方面的论著。  陈鹤琴认为教授儿童的音乐应游戏化、生活化。因为只有在形象生动的音乐教学游戏中,才能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完成对音

5、乐的理解,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促进智力发展。他教学实践的音乐内容都来自儿童的生活经验,并与国语、地理、劳美、体育等科目结合起来,同时注入家庭和大众生活的材料,使家庭音乐、学校音乐、社会音乐熔于一炉,使音乐生活化。  李抱忱觉得音乐是种美感教育,除了要符合时代的现实需要,也要注意实现人的身心正常发展的目标,这才是他指的“正常乐教”。他以抗战时期为例,教授的、欣赏的都是抗战性质的歌曲和乐曲,针对这种情况他说:“只有正常的乐教才能给予国民在精神上正常的调剂,情感上正常的发泄,心性上正常的培养和心理上正常的观念。”这里他谈的不仅是音乐和

6、时代的关系,其实也已经涉及到了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的问题。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他编写的儿童剧充满生活情趣,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出发,以儿童歌舞剧的形式,由儿童自己演,自己唱。他常常采用神话和寓言的题材,把动植物人格化,并注入科学、民主和爱国精神,使儿童的天性得以发挥,美感得到启发。尤为重要的是,具备丰富民族民间的音乐修养,使他创作的曲调亲切、优美,蕴含着十分浓郁的民族气息,使儿童从小就在音乐的熏陶中滋生了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4.对教材的不同理解  萧友梅指出学

7、生对音乐学科缺乏兴趣的原因在于“词句与乐句不能针对”,而且音乐多为小调音阶。所以萧友梅创作的学校歌曲,全部都采用五线谱或同时与简谱对照,并配有钢琴伴奏。他的教材出版意味着学校歌曲从选曲填词的学堂乐歌转变为国人创作的阶段,在音乐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质平指出:简谱与五线谱的翻译过程中常常不明调性,改变了乐曲本来的旋律,违背了乐曲作曲的方法。声音和人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乐曲的旋律须纯正高雅,要讲音乐的价值,不可专讲声音的好听。小学的音乐是陶冶学生的性情,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应该有用本国曲调写的歌曲,但尽量不要用那些不

8、健康的民间小调。而作曲的人也要规范自己的作曲,扎实地运用和声学、乐式学、作曲法等技术,不能胡乱写曲。    5.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而教学  沈心工认为:“大约十一二岁以内之儿童,音度恒高。过此年龄则身体发育之期将至矣,一经发育,音度即低。”(在变声期内不可唱歌)因此要求教师要遵循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