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探讨中国艺术精神-——评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几个观点

怎样探讨中国艺术精神-——评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几个观点

ID:9668950

大小:6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5

怎样探讨中国艺术精神-——评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几个观点_第1页
怎样探讨中国艺术精神-——评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几个观点_第2页
怎样探讨中国艺术精神-——评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几个观点_第3页
怎样探讨中国艺术精神-——评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几个观点_第4页
怎样探讨中国艺术精神-——评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几个观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怎样探讨中国艺术精神-——评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几个观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怎样探讨中国艺术精神?——评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几个观点艺术精神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譬如,中国画不同于日本画,中国古诗不同于日本俳句,不是它们的物质媒介不同,而是内在的精神不同。西方艺术也是如此,近代的意大利、荷兰、俄罗斯的绘画,人们都可以看出具有不同的精神。当然,东西方艺术精神的不同,则更是十分明显的。由此可见,艺术精神中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因此,探求这种艺术的精神不是一个艺术上的难题,实质上是一个哲学难题。这个难题是属于哲学的美学学科研究的真正对象。①因为,一种艺术所体

2、现出的精神,不可能来自艺术本身,而应该是源于民族文化中最核心处的东西——哲学或宗教。就像体育运动虽然是一种身体的运动,但体育的精神——比如“奥林匹克精神”之类,一定是属于人文的精神一样。中国艺术的精神是什么?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可以说是这一领域的拓荒之作。他认为中国艺术精神(或纯粹的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的精神②: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1](P118)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1](P5)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

3、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1](P41)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1](P49)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1](P3)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1](P44)徐复观先生的这些观点,可以说发

4、前人之所未发,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为我们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重要的线路。③这种首创之功,在学术史和文化史上无疑都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对于“中国艺术精神”这样一个重大而又复杂的问题,非一朝一夕可以臻于完满,非一人一书即可了断,徐先生书中自然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本文即是在此基础上,谈谈一些粗浅之见。首先应该要说明的是,徐复观先生的著作在关键问题的表达上出现了一些混乱。虽然他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中国绘画的内在精神,并试图由此伸展为探讨中国艺术的精神,但他常常把“中国艺术精神”,与“中国

5、文化中的艺术精神”,以及“中国人生活的艺术精神”混为一谈。例如上文中“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显然不是指“中国艺术的精神”,而是指“中国人生活的艺术精神”。当然,“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以及“中国人生活的艺术精神”,与“中国艺术的精神”并非完全没有联系,但在本质上和逻辑上,它们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这些问题的混杂使得徐先生的论述不仅零乱,而且常常有悖逻辑。本文不想讨论“中国艺术精神”与“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以及“中国人生活的艺术精神”之间的关系,而是集中就徐复观先生书中涉

6、及《庄子》与“中国艺术精神”关系的论述,澄清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庄子》的“道”与中国艺术精神的最高意境是否相同?从根本的思想和观念来说,“道”是《庄子》全部哲学的核心。谈论《庄子》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关系,无论如何不能回避《庄子》的“道”。因此,徐复观先生书中专设一节“道家的所谓道与艺术精神”讨论这个问题。虽然徐复观先生也说:对于老庄的“道”,“假使起老、庄于九泉,骤然听到我说的‘即是今日之所谓艺术精神’,必笑我把他们的‘活句’当作‘死句’去理会”[1](P43),但他仍然认为:“庄子所追求的道,与一个

7、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而“道的本质是艺术精神,乃就艺术精神最高的意境上说”。[1](P49)让我们看看《庄子》的“道”是否属于一种艺术的精神,或艺术精神的“最高意境”。在《庄子》看来,“道”是创造宇宙万物的本源:“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3]《(知北游》)“道”是“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在时间和空间上,它“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故存”;它始创万物,“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

8、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3](《大宗师》)正是由于“道”,宇宙万物,无论大小、巨细,其生成、发展以及衰亡的运动,才有规律:“今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毫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沈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愍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本根”就是本源。“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3]《(知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