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思想在古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哲学思想在古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ID:9668336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中国哲学思想在古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_第1页
中国哲学思想在古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_第2页
中国哲学思想在古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思想在古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哲学思想在古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哲学思想在古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一、中国哲学思想概述  儒家以仁、义、礼、智、信为其精髓,主旨是对于每一个面向社会的人,要求以礼仪、仁义以及一系列良好的品德来约束自己,以完善自身的标准来完善社会,使人能够向天靠拢来获得舒适自然的感受;而道家则是要求在完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之后,升华于社会,回归到田林、山地等自然中去,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儒道互补的命脉由古到今一直贯穿于中国哲学史,实践到每个人的身上的具体形式,则是人必须在社会中竭尽全力完成自身被赋予的社会责任之后回归到大自然的环境中,达到无欲无求、名

2、利不争的无为状态,也就是从入世到出世的转变。这一点与佛教最后达到的涅槃状态非常像,也是不执著、不贪欲,但是佛家达到了这个状态之后还需要回到社会中去,并尽可能地完善更多的人群来继续修行,并且佛教自魏晋传入之后才逐渐汉化,究其根本也是外来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同儒家、道家一同发展的还有法家、墨家、阴阳家等其他流派。法家要求以规范或法律来治理国家,墨家以严格的纪律和组织来武装自身,而阴阳家发展到后期与天文、占卜、五行等方术相关,具有了宗教迷信的性质而不能在哲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因此,儒、道两家从众多的学术流派中脱颖而出而成为中国社会中主导的哲

3、学思想。  二、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概述  (一)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发展  大约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国,在长江流域的多水地区就有干阑式建筑,干阑是独立的底层架空结构,底下架空的一层用来蓄养牲畜,人居住在上面而能够有效隔潮并且能防御野兽的侵袭;秦汉初期楼阁建筑的兴起,促使斗拱结构发展;北魏佛教传入,建筑明显受其影响并开始大量兴建寺庙、开凿石窟;转入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使唐代建筑气魄宏伟,开明之中又见严整;隋代留下的建筑物有世界上最早出现本文由.L.收集整理的敞肩拱桥赵州桥。北宋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木构架结构,总结出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建筑技

4、术书籍《营造法式》。  (二)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特点  1.木构架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创造出了独特的木结构形式,木构架结构的建筑是古代建筑典型的结构,主要有叠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木构架结构在屋顶与顶梁的交接处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构件斗拱,其将屋面的承重由横梁过渡到立柱上,造型美观大方。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中经常采用华表、牌坊、铜狮等依附性建筑来衬托主体建筑的氛围,达到所谓主次分明、相依相衬的整体效果。  3.封建宗法礼制的设计  中国古代许多宫廷皇室建筑的组群被均衡分布在了中轴线上,封建社会中的均衡分布、规

5、矩方圆被牢牢限定在了建筑组群中,等级制度相当森严。  4.庭院式的组合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往往不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体,其通过主体建筑、辅助建筑、花草、山木、雕塑、河池等一系列的艺术景观将各个建筑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建筑、生态、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综合体。  三、中国哲学思想在古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精髓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礼制的运用,礼作为日常生活中君子自律的修身规范,被运用到建筑物中则是规矩、均衡、定制的体现。作为皇室宫廷的代表建筑,故宫将封建等级制度的划分发展到极致。故宫的主体和辅助型建筑都被安置在了

6、中轴线上,宫城内外四四方方的布局使主体、辅助性建筑分布鲜明,前三殿与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为重要建筑,在穿过前三殿的主要空间之后,又在太和殿布置了一些庭院以强调前朝的尊严。而在空间气氛的处理上,由大清门、天安门和午门形成三处渲染氛围的高潮,大清门和天安门是一段,天安门和午门又为一段,在穿过午门以后,绕过金水河才到太和殿,经过一重又一重的空间渲染,使人们在进入大殿之前就感到严肃的气氛。此外,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组群也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礼教制度,四合院的大门均不设在中轴线上,路北住宅的大门开在东南角上,路南住宅的大门开在西北角上。大院分前院和后院

7、,以院墙隔开,墙文化是古代建筑中内外隔绝的最好例证。分隔内外院的门设在中轴线上,前院招呼宾客,后院为主人房,宾客不得入内。正房置在中轴线上,一般为长辈居住,厢房在左右两边对峙分布,为晚辈居住,前后院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尊卑有致,这种根据封建宗法礼制和等级观念分布的主次顺序、内外有别在住房上相当讲究。  儒家礼制在建筑中的严格规整、均衡分布使封建等级制度的观念深入人心,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在等级森严的建筑中生活与居住,不免会感到乏味倦怠,并且文人入世后的悲愤不平与无奈妥协又使其灵魂不由自主地要求解脱放松,于是便有了退隐山林的私家园林,文人们在那里畅

8、谈欢笑,将自己淡泊豁达的情怀寄托到山水之中。  苏州园林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例子。其中最为出名的沧浪亭,在其园门外,有一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