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例房颤射频消融后并发心包和胸腔大量积血的抢救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例房颤射频消融后并发心包和胸腔大量积血的抢救及护理周云英周蓓杨美珍刘美英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91房颤射频消融是目前电生理介入治疗最复杂、最前沿的一项技术,一般是在CATOR或NAV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完成房颤射频消融术,对术者的要求佷高,技术要全面,这是房颤射频消融成功的重要保证。由于房颤的射频消融需房间隔穿刺,术中使用大量肝素抗凝,环肺静脉消融点多,操作中易发生心包填塞、血气胸等并发症,但因血胸造成的低血压休克少见。2012年11月22日,我院介入室接收1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近3h出现的低血压导致休克的患者,病情危
2、急,经积极抢救及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75岁,体重65Kg,射频消融术后半年复发,于2012年11月22日13:00再次在局麻下行三维标测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术,术中顺利。于15:30成功结束手术返回病房,当时血压105/64mmHg,窦性心率,心率87次/min,生命体征平稳,整个手术过程使用肝素7000IU。于18:20护士巡回病房时发现患者面色苍白,主诉怕冷,立即测量血压,84/50mmHg,心律84次/min,指脉氧84%~88%,听诊心音较强,立单位:330006南昌市江西省人民医院介入室周云英: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即通知医
3、师检查。床边心脏彩超及双侧胸腔超声提示少量心包积液、左侧胸腔积液,快速静脉补液及多巴胺静脉升压,但效果不佳。立即准备送介入室观察,心包穿刺引流加胸腔穿刺引流,患者19:02急入介入室,患者神清,血压81/50mmHg,血氧饱和度86%,心率108次/min,X线透视可见心脏外缘透亮带,考虑心包积血,需立即解除心包填塞。19:10协助医师行心包穿刺引流术,抽出200ml液体,心脏外缘透明带消失,但患者血压不能有效维持,收缩压进一步降低到60/40mmHg,心律110次/min,患者嗜睡,脸色苍白,继续多巴胺升压,大量补液,输A型红细胞,协助医师左侧股静脉穿刺,快速输入林格
4、氏液500ml,血压升至80/50mmHg时X线透视发现,左侧胸腔大量液体,左肺被压缩2/3,立即请胸外科进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这时收缩压为85~90mmHg,并根据血压情况间歇引流积血。整个抢救过程总共输入林格氏液4000ml,A型红细胞悬液9个单位,血浆150ml,患者血压升至106/80mmHg,血压稳定,血氧饱和度94%,尿量500ml,患者感觉良好。21:30患者安返病房,后经过临床9d的治疗观察,患者出院。2抢救及护理2.1急救前的准备工作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如果血压低,怀疑有出血的可能,应及时开通绿色通道,立即做好应急抢救的准备。及时通知心脏彩超检查,同时组
5、织相关人员参与抢救,明确分工,相互合作,提前做好设备、材料、药品以及心脏穿刺和胸部穿刺包等准备。2.2迅速评估患者,协助及早明确诊断及时做好吸氧、开通静脉通路、遵医嘱升压等抗休克处理。如有心包和胸腔积血,应及时协助穿刺心包置管引流和胸腔闭式引流,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心包穿刺术和胸腔穿刺,挽救患者的生命。此外按医嘱用药、备血、联系血库、及时送检各项实验室检查标本。2.3观察病情变化2.3.1观察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面色、呼吸、血压、尿量、血氧情况。患者因胸腔大量积血而出现呼吸困难、脉速、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烦躁不安。肺脏被压缩2/3,随后出现嗜睡,引起呼吸循环衰竭,出现
6、低血压休克,病情十分凶险。立即诊断血胸,及时纠正休克。快速输液和输血,补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用18G留置针,选用大血管,建立2~3路液体通络,同时穿刺股静脉,以便快速输入大量液体和血液,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当患者收缩压降到40~60mmHg时,在短时间内输入平衡盐3500ml,晶体与胶体之比为3∶1。同时从静脉泵入大剂量多巴胺,从而改善血液动力学状态,并且有利于氧的运输。2.3.2迅速排出胸腔内积血(1)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血压、血氧情况,在抢救休克的同时,立即配合医师行胸腔闭式引流,迅速排出胸腔内积血,收缩压维持80~90mmHg。常规消毒,局麻,穿刺,连接胸
7、腔闭式引流管和引流瓶,保持管道引流通畅,间断夹闭引流管,防止积血引流过多,引起更严重不可逆转并发症。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量。(2)立即停止使用抗凝药物。术中肝素可用鱼精蛋白对抗,每1000ml肝素用10mg鱼精蛋白对抗。(3)镇静,止痛。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注射盐酸哌替啶等药物止痛,及时安慰患者。采用高流量面罩给氧,使氧分压达到90%以上,改善缺氧情况。2.4输液、输血、用药的护理专人护理。保证各通道畅通无阻,保证快速加压输液、输血,药量及时准确无误进入患者体内。迅速恢复有效循环,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该患者在抢救中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