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提高脑缺血耐受探讨

药物提高脑缺血耐受探讨

ID:9662714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药物提高脑缺血耐受探讨_第1页
药物提高脑缺血耐受探讨_第2页
药物提高脑缺血耐受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药物提高脑缺血耐受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药物提高脑缺血耐受探讨【摘要】目的对药物提高脑缺血耐受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分析高脑缺血耐受的特点和机制,探讨化学药物、中药提高脑缺血耐受的特点和可能机制,提出开展中药提高脑缺血耐受的研究思路。结果在分析化学药物提高脑缺血耐受的特点和可能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药脑缺血耐受性的特点和可能机制。结论提出开展中药提高脑缺血耐受更具有前景,改善微循环是其提高脑缺血耐受的重要机制。【关键词】脑缺血;化学药物;中药脑缺血耐受现象[1](Brainischemictolerance,BIT)是指预先短暂性缺血或轻度缺氧激发或

2、动员机体内在的防护能力,使机体对随后严重的缺血、缺氧产生防御和保护作用的现象。脑缺血耐受现象最初在研究心肌缺血时发现,脑、骨骼肌、肝、肾、小肠等器官中也发现了类似现象。  1脑缺血耐受的机制  脑缺血耐受的产生涉及递质、受体、通道、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的多环节调控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多数人认为BIT一般机制为:缺血预处理可引起组织释放以腺苷为主的内源性递质,并与相应的受体结合,通过激活信号传导通路启动特定的基因,表达出具有保护作用的效应物。现认为脑缺血耐受的机制主要有兴奋性氨基酸(EAA)、炎症、热休克蛋白(

3、HSP)、腺苷、细胞凋亡、反应性星形细胞增生和信号传导通路。  2药物对脑缺血耐受的提高作用  2.1化学药物对脑缺血耐受的影响及特点现代医学对提高脑缺血耐受有物理性预处理和化学药物预处理两种,目前以化学药物预处理为主。  2.1.1腺苷腺苷是一种内源性神经保护剂,它能够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阻止了兴奋性氨基酸诱导的神经元除极效应,降低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扩张血管,抑制炎性细胞黏附和浸润,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炎性细胞、自由基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用选择性腺苷A1受体激动剂CPA预处理能起到明显的脑保护效应

4、。  2.1.23-硝基丙酸(3-NPA)[2]3-NPA是从植物或真菌中提取的一种细胞毒性物质,能不可逆地抑制琥珀酸脱氢酶(SDH),大剂量重复使用可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和凋亡,但单次小剂量应用不会引起任何出血、坏死或凋亡,动物也不会发生行为学改变,反而能诱导对组织的保护作用。3-NPA主要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它可通过影响能量代谢而引起缺血耐受。  2.1.3抗生素某些抗生素除具有抗感染效应外,还能抑制细胞能量代谢。  2.1.4麻醉药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临床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对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5、  2.1.5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近年来发现其有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有人用大鼠颈总动脉联合大脑中动脉结扎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发现阿司匹林15mg/kg及15mg/kg以上剂量的确能缩小脑梗塞体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2.1.6内毒素[3]小剂量内毒素(0.05mg/kg)预处理后,中性粒细胞浸润增加但并未产生脑损伤,反而可以减轻脑水肿和减少脑梗塞体积,产生脑保护作用。  2.1.7缓激肽缓激肽是一种血管舒张肽,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提前向颈外动脉持续泵入缓激肽[10μg/(kg·mi

6、n)]15min,再灌注24h,后检测发现脑梗塞体积较对照组减小42.2%,脑水肿和血脑屏障通透性也降低,提示缓激肽预处理可抵抗脑缺血损伤。  2.1.8神经营养因子(NTF)NTF是一组能支持神经元发育和存活的小分子多肽,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如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皮质神经元BDNFmRNA表达上调,大鼠永久性MCAO前8d给予2.1μg/d的BDNF预处理,可使脑梗塞体积缩小,提示BDNF可能具有脑保护作用。  综上,通过化学

7、药物预处理提高脑缺血耐受作用,可以发现化学药物在提高脑缺血耐受时有自身的优势,化学药物能够很快达到靶器官或靶组织;化学药物能够很快使缺血脑组织再灌注、限制血栓栓塞性闭塞、增强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化学药物可以反复运用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虽然相应的化学药物预处理可以呈现较好脑缺血耐受作用,但是化学药物也有很多缺点,如腺苷A1受体激动剂和神经营养因子等价格较贵,且给药方式受限;红霉素等抗生素因涉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不能广泛和反复应用;3-硝基丙酸、麻醉药物吸入、阿司匹林等因不良反应或不适宜正常状况下反复应用。

8、上述诸多因素使化学药物在提高脑缺血耐受作用的应用中受到了制约。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将目光投向中药及天然成分的研究上。  2.2中药对脑缺血耐受的影响及特点祖国医学没有脑缺血耐受的明确提法,但祖国医学对脑缺血辨证清楚,脑缺血属于中医“缺血中风”的范畴。缺血中风的发生主要与风、火、痰、淤、虚等因素有关,而与“淤”关系最为密切,“活血化淤”是提高脑缺血耐受的基本方法,活血化淤重要的作用之一是改善“微循环”,改善“微循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