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制度经济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

ID:9661803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5

新老制度经济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_第1页
新老制度经济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_第2页
新老制度经济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_第3页
新老制度经济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_第4页
新老制度经济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老制度经济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老制度经济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新老制度经济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新老制度经济学派由于哲学和方法论不同,从而对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属于不同的范式。本文从制度变迁的基本假.L.设、层次与范围、主体和动力以及效率评价等五个方面比较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差异,旨在进一步理解历史和现实中的制度变迁现象。    一、导言    范式是最早由历史专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于1962年创立的,他认为范式是一套实践的科学习惯和科学传统,不仅构成了一个科学共同体内部的团结一致和协作探索的纽带,而且是进一步研究和延伸的基础和出

2、发点,从而有助于有效的科学研究。库恩的范式思想实际上是一个范式体系,范式概念的应用范围很广泛,经济学也不例外。本文所讨论的新老制度经济学就属于两种具有不同研究范式的学派:一派是发端于美国老制度主义者凡勃伦,由艾尔斯、福斯特和布什所继承的老制度经济学;另一派是植根于新古典经济学在解释制度变迁上仍保留了新古典内核的新制度经济学,它以诺斯、舒尔茨、拉坦为代表。这两大学派一直以来分庭抗礼,都认为自己才是制度经济学的正统,批评并且抨击对方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在制度变迁理论方面,由于新老制度经济学派哲学基础和研

3、究方法论的差异导致两大学派对该理论的理解和阐述有很大的不同。    二、制度变迁的基本假定不同    老制度经济学所指的制度变迁不同于新制度经济学在假定制度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单项制度安排及其变迁的研究,而是注重制度结构自身的历史性变迁。凡勃伦认为社会存在两大利益集团的对抗:一是思维习惯或制度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保守因素;二是受现存制度制约最大的从事工具性的职业集团,他们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因素,这样一种技术制度或工具仪式的二分法形成了凡勃伦传统。随后,艾尔斯和布什认为社会制度结构包括两个相

4、互对立、相互联系的价值体系:工具价值与仪式价值。所以,老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的逻辑起点可以看成是(即制度结构内部两种价值的冲突)凡勃伦艾尔斯传统的技术二分法。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在于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所谓潜在利润就是外部利润,是一种在已有的制度安排结构中主体无法获得的利润。通俗地讲,主体想从制度A变为制度B,是因为这种利润存在于制度B之中。只要这种外部利润存在,就表明社会资源的配置还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可以进行帕累托改进,即在不损害其他任何人利益

5、的前提下,至少还可以使一个人的处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使社会净收益增加。所谓帕累托改进,实质上是指现有资源的配置还有改进的潜力。由于外部利润不能在既有的制度结构中获取,因此要实现帕累托改进、要获取外部利润,就必须进行制度的再安排(或制度创新)或者是制度A变为制度B,这种新的制度安排的目的就在于使显露在现存制度安排结构外面的利润内部化,以求达到帕雷托最佳状态。    三、制度变迁的层次与范围不同    新老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理解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从两派代表人物对制度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旧制度经济学的主要

6、代表人物凡勃伦认为,制度实质上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制度无非是一种自然习俗,由于习惯化而被人广泛地接受;康芒斯则认为,制度就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动,集体行动的范围很广,从无组织的习俗到有组织的运营机构;艾尔斯把制度说成是以仪式行为特征为主导的社会行为的一部分。而仪式行为本身包含了社会习俗;当代最著名的老制度经济学家霍奇逊认为,制度是通过传统、习惯或法理约束的作用力来创造出持久的、规范化的行为类型的社会组织;而新制度经济学家则从约束人的行为规则这一角度来观察制度;舒尔茨

7、将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拉坦也认为,一种制度通常被定义为一套行为规则,它们被用于支配特定的行为模式和相互关系。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新制度经济学往往把制度看作是一种规则,尽管诺斯把制度分为正式与非正式制度,但是新制度经济学还是倾向于把制度理解为正式规则,而老制度经济学则把制度理解成风俗、社会惯例乃至人们的思想习惯,这些很明显都存在于社会的非正式规则之中。所以,相比较而言,新制度经济学关注的大多数是市场经济制度背景下的更为具体层次的制度变迁,而老制度经济学所研究的

8、制度含义更为广泛,试图分析和解释大范围基本层次的制度变迁。    四、制度变迁的主体界定不同    制度变迁的完成必须以人作为行动的主体,但是老制度经济学中,这一主体究竟是谁始终是模糊的。凡勃伦把普通大众和工程师视为这一主体,但是在他的理论中,他们却无法行动,因为凡勃伦反对暴力革命,希望借助于技术自身的发展来完成制度变迁,这种原理又被后来布什的仪式锁闭证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仪式锁闭否定技术行为模式突破仪式行为模式的支配可能性。进步的制度变迁是通过既得利益集团中的精英,有意识地引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新老制度经济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老制度经济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新老制度经济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新老制度经济学派由于哲学和方法论不同,从而对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属于不同的范式。本文从制度变迁的基本假.L.设、层次与范围、主体和动力以及效率评价等五个方面比较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差异,旨在进一步理解历史和现实中的制度变迁现象。    一、导言    范式是最早由历史专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于1962年创立的,他认为范式是一套实践的科学习惯和科学传统,不仅构成了一个科学共同体内部的团结一致和协作探索的纽带,而且是进一步研究和延伸的基础和出

2、发点,从而有助于有效的科学研究。库恩的范式思想实际上是一个范式体系,范式概念的应用范围很广泛,经济学也不例外。本文所讨论的新老制度经济学就属于两种具有不同研究范式的学派:一派是发端于美国老制度主义者凡勃伦,由艾尔斯、福斯特和布什所继承的老制度经济学;另一派是植根于新古典经济学在解释制度变迁上仍保留了新古典内核的新制度经济学,它以诺斯、舒尔茨、拉坦为代表。这两大学派一直以来分庭抗礼,都认为自己才是制度经济学的正统,批评并且抨击对方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在制度变迁理论方面,由于新老制度经济学派哲学基础和研

3、究方法论的差异导致两大学派对该理论的理解和阐述有很大的不同。    二、制度变迁的基本假定不同    老制度经济学所指的制度变迁不同于新制度经济学在假定制度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单项制度安排及其变迁的研究,而是注重制度结构自身的历史性变迁。凡勃伦认为社会存在两大利益集团的对抗:一是思维习惯或制度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保守因素;二是受现存制度制约最大的从事工具性的职业集团,他们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因素,这样一种技术制度或工具仪式的二分法形成了凡勃伦传统。随后,艾尔斯和布什认为社会制度结构包括两个相

4、互对立、相互联系的价值体系:工具价值与仪式价值。所以,老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的逻辑起点可以看成是(即制度结构内部两种价值的冲突)凡勃伦艾尔斯传统的技术二分法。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在于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所谓潜在利润就是外部利润,是一种在已有的制度安排结构中主体无法获得的利润。通俗地讲,主体想从制度A变为制度B,是因为这种利润存在于制度B之中。只要这种外部利润存在,就表明社会资源的配置还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可以进行帕累托改进,即在不损害其他任何人利益

5、的前提下,至少还可以使一个人的处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使社会净收益增加。所谓帕累托改进,实质上是指现有资源的配置还有改进的潜力。由于外部利润不能在既有的制度结构中获取,因此要实现帕累托改进、要获取外部利润,就必须进行制度的再安排(或制度创新)或者是制度A变为制度B,这种新的制度安排的目的就在于使显露在现存制度安排结构外面的利润内部化,以求达到帕雷托最佳状态。    三、制度变迁的层次与范围不同    新老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理解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从两派代表人物对制度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旧制度经济学的主要

6、代表人物凡勃伦认为,制度实质上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制度无非是一种自然习俗,由于习惯化而被人广泛地接受;康芒斯则认为,制度就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动,集体行动的范围很广,从无组织的习俗到有组织的运营机构;艾尔斯把制度说成是以仪式行为特征为主导的社会行为的一部分。而仪式行为本身包含了社会习俗;当代最著名的老制度经济学家霍奇逊认为,制度是通过传统、习惯或法理约束的作用力来创造出持久的、规范化的行为类型的社会组织;而新制度经济学家则从约束人的行为规则这一角度来观察制度;舒尔茨

7、将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拉坦也认为,一种制度通常被定义为一套行为规则,它们被用于支配特定的行为模式和相互关系。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新制度经济学往往把制度看作是一种规则,尽管诺斯把制度分为正式与非正式制度,但是新制度经济学还是倾向于把制度理解为正式规则,而老制度经济学则把制度理解成风俗、社会惯例乃至人们的思想习惯,这些很明显都存在于社会的非正式规则之中。所以,相比较而言,新制度经济学关注的大多数是市场经济制度背景下的更为具体层次的制度变迁,而老制度经济学所研究的

8、制度含义更为广泛,试图分析和解释大范围基本层次的制度变迁。    四、制度变迁的主体界定不同    制度变迁的完成必须以人作为行动的主体,但是老制度经济学中,这一主体究竟是谁始终是模糊的。凡勃伦把普通大众和工程师视为这一主体,但是在他的理论中,他们却无法行动,因为凡勃伦反对暴力革命,希望借助于技术自身的发展来完成制度变迁,这种原理又被后来布什的仪式锁闭证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仪式锁闭否定技术行为模式突破仪式行为模式的支配可能性。进步的制度变迁是通过既得利益集团中的精英,有意识地引进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