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县级粮油质检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县级粮油质检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介绍了县级粮油质检机构存在的问题,并从机构建设、监管队伍配置、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工作条件改善及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县级粮油质检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县级粮油质检机构;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实施及粮食购销市场化的进行。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由过去对国有粮食企业粮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向对全社会粮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转变。要依法监管好流通领域粮油质量,粮食质检机构所起到的关键职能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如何贯彻落实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粮
2、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充分发挥地县级质检机构在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职能作用,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如何加快县级粮油质检机构的建设,是摆在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面前的现实课题。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市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推进,县级粮油质量监测机构的工作被弱化,边缘化的现象十分严重。现将县级粮油质检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机构弱化,发展受制 粮食质检机构建设相对被弱化,在资金保障、发展环境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得存在较严重问题。制约着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县级质量机构人员编制
3、、人员开支、新检验项目开展、检验设备更新及质量监测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问题。 1.2粮食质量监管队伍配置不合理 《条例》和《办法》实施后各县相继成立粮食监查队伍。但多数县把粮油质量监测机构排除在外,不参加日常监管工作。以沈阳市4个县为例,只有新民粮油质量质监站编入监查科,参加粮食行政执法。其余3个县粮油质量监测机构没有被编入粮食监查队伍,无法参与粮食监查,势必造成粮食监管工作中的质量监管空位和盲区。 1.3投入不足 实验室环境硬件仍达不到计量认证新的《评审准则》要求。大多数县级检测机构在设施条件和技术力量上都较薄弱,且经费缺乏保障,拓展工作较
4、困难,要实现布局合理、安全实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以新民粮油质量质监站为例,其实验室面积不足200m2,达不到实验室认定标准。 1.4技术相对落后,人员老化 当前县级粮油质检机构发展很不平衡,检测水平和能力差异较大,市场粮油质量全方位监控的技术和能力不足。特别是卫检能力不强,先进设备缺乏,检测产品种类少,粮油检测项目不全,特别是对现有粮油标准中卫生项目的检测尚不能全部开展,这是当前县级粮油检测机构技术落后的主要表现。多数县级粮油质检机构只能进行质量项目检测,而对技术要求高的食品添加剂、重金属、溶残、农残等卫生指标,无
5、检测能力。此外,目前县粮油质检机构总的现状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综合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多数机构骨干人员年龄趋向老化,知识结构和层次较低,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严重缺乏。 2对策 要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高效、精确的检验检测体系和制度机制,充分发挥粮油质检机构在粮食行政执法中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作用。加快粮油质检机构建设,要以机构建设为载体,以人才建设为关键,以能力建设为牵引,以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为保障,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加大投入,改善设施,提升技术,全面推进粮油检测机构体系、技术能力和服务平台
6、建设,形成层级分明、覆盖面广的粮食质监体系和技术服务平台[1-2]。 2.1加强粮食质检机构建设 粮食质量检测是粮食流通的基础性工作,在粮食流通全面市场化的形势下,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各项粮食质量标准,做好粮食质量检测工作,是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加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推动粮食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对确保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粮食质检机构建设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以粮食质检机构建设为重点,要加强领导,大力开展《条例》《办法》《质量标准》《卫生标准》等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为加强粮食质检机构建设创造舆论氛围。要
7、积极争取县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抓紧解决机构、人员编制及质量监测经费问题。把粮油质量机构建成专业性、权威性的检验机构。 2.2合理配置监查管理队伍 要加强粮食质量工作,使其法制化、制度化,建议立法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明确粮食质量工作的地位与质量管理和检验机构的职能、权利和义务,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质量保障体系和制度。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将粮食质检机构纳入监查管理队伍之中,充分发挥粮油质检机构在粮油质量检验及卫生检验的专业性、权威性的作用,提高粮食监管质量[3]。 2.3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专业能力较高的检测队伍 加强质检队伍的建设是当
8、前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技术含量检验的不断增加,需要一批具有适应新形势的知识结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