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干鱼腥草的药效学实验比较研究

鲜、干鱼腥草的药效学实验比较研究

ID:9643605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鲜、干鱼腥草的药效学实验比较研究_第1页
鲜、干鱼腥草的药效学实验比较研究_第2页
鲜、干鱼腥草的药效学实验比较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鲜、干鱼腥草的药效学实验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鲜、干鱼腥草的药效学实验比较研究【摘要】  目的比较鲜、干鱼腥草的药理活性。方法通过体外抑菌法实验,考察鲜、干鱼腥草的抑菌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炎症实验,观察鲜、干鱼腥草的抗炎作用;采用浓氨水诱导法引起的咳嗽实验,观察鲜、干鱼腥草的止咳作用。结果鱼腥草鲜、干药材的水提取物的大小剂量组和醇提物的大剂量组均有较好的抑菌、抗炎和止咳的作用,其中鲜品水提物大剂量组药效作用最优。结论鱼腥草鲜品抑菌、抗炎和止咳药理活性优于干品,水提物药理活性优于醇提物。【关键词】鱼腥草鲜品干品药效活性  Abstract:ObjectiveToparethepharmacolog

2、icaleffectoffreshanddryHouttuyniacordataThunb..MethodsExperimentofbacteriostasisinvitroentofinflammationcausedbydimethylbenzeneontheearofmicemation.Experimentofcoughinducedbystrongaquamationpharmacologicalaction.S,HPLC-MS指纹图谱的系列化学研究[4,5],研究结果发现鱼腥草干鲜品的GC-MS,HPLC-MS指纹图谱有一定的相识性,但峰

3、的强度及化学成分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对干、鲜鱼腥草的药理活性进行对比研究,为鱼腥草活性成分的研究及鲜鱼腥草的开发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1仪器与材料  1.1动物昆明种健康小鼠,雌雄皆用,体重18~22g,由四川省实验动物专委会养殖场提供。  1.2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杆菌(O111B4),由四川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提供。  1.3药材与试剂  鱼腥草与2005年采自四川峨嵋山,经陈幼竹博士鉴定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鱼腥草分为两批,一批鲜药直接提取;另一部分室温晾干作为干品

4、药材。  乙醇、二甲苯等均为分析纯由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提供,水为蒸馏水。  1.4仪器  CM-1超声雾化治疗仪,合力医疗器械厂,中国上海;电子天平(BS210S,madebystartoriu)。  2方法与结果  2.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鱼腥草鲜、干药材各500g,分别加水适量煎煮两次,每次2h,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2g/ml(每毫升含2g生药),得鱼腥草鲜、干药材的水提物,灭菌后冰箱保存备用。  精密称取鱼腥草鲜、干药材各500g,分别加适量9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2g/ml(每毫升含2g生药)

5、,得鱼腥草鲜、干药材的醇提物,灭菌后冰箱保存备用。  2.2体外抑菌作用考察[6,7]将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接种于普通培养基中,按以下两种方法观察抑菌作用。  2.2.1稀释法将菌种活化,挑取典型菌落接种于肉汤管中,置37℃温箱中24h,作活菌计数并稀释成1×106CFU/ml待用。将营养琼脂加热溶化,冷至50℃左右,加入药物做成含不同浓度药物(1/2.5~1/320)的营养琼脂,混匀,倾注于平皿作成平板,将上述菌液分别接种药物琼脂平板,置37℃,24h,观察结果。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鱼腥草鲜品水提物、干品水提物、鲜品醇提物和干品醇

6、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100,25,100mg/ml;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400,50,800mg/ml。  2.2.2打孔法用吸管吸取1×106CFU/ml菌液0.1ml于营养琼脂平板中,用打孔器打孔,除去孔内琼脂,加入1g/ml浓度的鱼腥草鲜、干药材醇提物和水提物的药液0.1ml于孔内,37℃培养24h,用米尺量取抑菌圈直径。结果见表2。表1鱼腥草鲜、干药材醇提物和水提物的抑菌作用(略)表2鱼腥草鲜、干药材醇提物和水提物的抑菌作用(略)  由表2可知,鲜品水提物、干品水提物和鲜品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

7、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是鲜品水提物。鲜品水提物和鲜品醇提物对大肠杆菌亦有抑制作用。而干品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未发现抑制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2.3抗炎作用的考察[8]取雄性小鼠99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11只。每日灌胃给药1次(0.2ml/10g小鼠重量),连续6d,于末次给药1h后,用鼠耳肿胀法观察抗炎作用。分别于各组小鼠左耳前后涂二甲苯0.05ml/只,右耳不涂作对照,1h后将小鼠颈部脱臼处死,剪下左右耳,用9mm直径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称重,左右耳重量之差作为肿胀度,并计算耳肿抑制率。给药组与生理盐水组对照。

8、结果见表3。  抑制率(%)=对照组平均肿胀值-给药组平均肿胀值对照组平均肿胀值×100%  由表3可知,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