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

试论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

ID:9636389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4

试论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_第1页
试论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_第2页
试论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_第3页
试论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_第4页
试论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  论文关键词:农民增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心环节  论文摘要: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  我国人口众多,又是农业大国,这样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始终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自强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发展差距拉大、农业不发达等问题

2、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比较突出的矛盾。如果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千百万的农民用“手推车”推出来的,那么,如果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但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

3、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因  我国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如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仅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更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的发展落后于城市,中国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又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如果继续维持目前的状况,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将很难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甚至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难以得到保障。农业不稳、农民不富、农村不强,势必影

4、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欠缺,社会事业的不足,收入水平的低下,也直接带来城乡矛盾、工农矛盾的进一步加剧,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是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解决农村问题上已经进行过三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八十年代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核心是分权。2003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是第二次,改革的核心是减负。作为第三次大的改革和调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方案,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措施

5、。过去两次改革是单向的,这次新农村建设则带有系统性、综合性,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方位政策设定。当前,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三农”问题,而农民问题又成为“三农”问题的核心。当前的农民问题主要有哪些呢?  2 当前农民问题的主要表现  2.1 农民人口众多  我国至今还有9亿多农民。一个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不应是一个农民占到了75%的国家。如何减少农民是我们今后要完成的重大任务之一。  2.2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比较穷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随着短期政策空间和价格上升空间的减小,农民

6、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这里说的农民穷是指平均水平比较城市居民而言的,是比较我们的经济成就而言的。从1978年到2001年,我国的GDP翻了三番多,但农民的收入却没有得到很大的增加,这几年略有增加,但却主要是靠打工和非农经营收入。事实上,中国现在还有62%的农民单靠农业收入,而这部分农民收入这些年是在递减的。城乡人均收入差距1995年是272:1;2001年为292:1;2002年为31:1;2003年为32:1。  2.3 农民内部的分化  这主要指农民收入。前面讲的农民收入是平均数,在平均数下面掩盖了很多问题。以2001年为

7、例,当年农民人均收入为2366元人民币,其中在平均数以下的占58%,有13.22%的农民的收入在1000元以下,也就是还有1亿人为贫困农民,其中2000多万为绝对贫困农民。  我们不能以城市的繁荣掩盖农村一些地方的贫穷,也不能用少数人的增收掩盖局部地方农民的减收,平均数代表不了大多数,大多数低于平均数。  2.4 当前农民失地带来的问题  有不少地区在“加快城镇化”、“经营城市”等口号下,空前规模地侵夺农民的土地;同时,只按计划经济时期规定的标准,给予极少的土地补偿费。这种不平等不等价交换,一方面使失地农民以千万计;另一方面

8、有些地区的政府官员、不法房地产商则从中渔利。这数万亿资金,成了这些年不少地方的第二财政,并主要用于城市建设,这对农村对农民则是莫大的损失。这种计划体制模式的征地办法,看起来多快好省,实际上对农民不利,对国家的全面发展也不利。  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根源在于计划体制下所形成的一套农村、农业政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