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域模式论──滨下武志教授的“亚洲史重构”研究

亚洲区域模式论──滨下武志教授的“亚洲史重构”研究

ID:9636140

大小:6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4

亚洲区域模式论──滨下武志教授的“亚洲史重构”研究_第1页
亚洲区域模式论──滨下武志教授的“亚洲史重构”研究_第2页
亚洲区域模式论──滨下武志教授的“亚洲史重构”研究_第3页
亚洲区域模式论──滨下武志教授的“亚洲史重构”研究_第4页
亚洲区域模式论──滨下武志教授的“亚洲史重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亚洲区域模式论──滨下武志教授的“亚洲史重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亚洲区域模式论──滨下武志教授的“亚洲史重构”研究[摘要]在对“西方中心”论批判的过程中,日本学者滨下武志教授提出了“亚洲经济圈”理论,转换了世界历史研究的视角,构建了亚洲区域的历史模式论,重构了亚洲史研究。亚洲区域模式由网络模式、海域模式和地域模式等构成,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特别是从注重空间领域把握亚洲的近代史和世界的历史进程。对这一理论的简要评价。[关键词]滨下武志网络模式海域模式地域模式亚洲区域观滨下武志先生现任日本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的教授,兼任中国商务印书馆的《中国学术》的学术委员会委员。1996——1998曾任日本东京大学东

2、洋文化所所长。滨下武志先生曾任东洋文库、一桥大学、东京大学的研究员、教授。滨下武志教授早年在东京大学专攻东洋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在日本属于亚洲学派,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江户时代主要有三种学问,即国学、汉学、兰学,东洋学一说是西方学术进入日本以后才有的提法,其在原有的汉学基础上,借用西方学术的话语系统,展开对东亚历史的研究。从西洋的角度来研究亚洲,京都大学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而日本学者杉原薰治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属于西洋派角度;川胜平太治日本史的研究,属于国学派或者日本派。滨下武志教授属于汉学派,治亚洲史、东亚史和中国史研究。滨下武

3、志教授以上海为研究突破口,研究亚洲的国际性商品——中国的物产。对白银比价的变化的研究,论证国际性、区域性和地域性的金融变化问题——货币、钱庄和票号等关系。因此,滨下先生的研究以上海为突破口集中在中国和亚洲现代化问题。历来的关于中国近代金融问题的研究,多注重从中央和地方的角度看问题,滨下先生则主张从地方和地方的角度出发开展研究,比如南方与北方的关系,以江南一带为核心来研究中国的近代化。滨下先生试图从亚洲的角度来研究亚洲内部关系以及亚洲与世界(外部)的关系。滨下武志先生的核心史学思想为:近代中国和亚洲的衰落不是由于西方的冲击所造成的,而是由

4、于东亚的内部原因。亚洲的近代化(日本的学者的习惯用法,中国的学者也沿用了这一用法。但由于罗荣渠教授的贡献,中国的学术界采用了现代化的用法,亚洲近代化是指亚洲现代化的早期阶段)的动因来自自身的危机,东亚的内生机制——以朝贡贸易为核心的东亚体系。因而,滨下武志教授提出了与“冲击——回应”论不同的“亚洲经济圈”理论。这一理论是以“朝贡贸易体系”和“地域经济圈”为基石和支柱展开的,这样,建立了以“亚洲为中心”的研究视角——“亚洲区域的研究模式”。[i]全球化与本土化研究的可能性1.超越“西方中心”观过去,历史研究是以“西方中心论”占主体地位。比

5、如对于亚洲现代化研究一直占主导观点的是美国学者费正清的“冲击——回应”论[1]:“主要是将西方视为是一种相对自主的力量,片面冲击着非西方世界的停滞社会结构。”[2]通常认为鸦片战争就成为亚洲现代化或近现代史的转折点,而这正是从西方看东方的视角。事实上,根据琉求历代宝案的记载认为,1838年,道光皇帝的上谕表明清朝自身试图对以往的朝贡以及朝贡贸易进行一个大的转换。[3]鸦片战争中的朝贡体系问题反映了亚洲经济圈的变化以及东西方关系的真实情况。鸦片问题的背后,实际上包含着中央权威与南方商人的商业利益之争。道光皇帝在1838年就曾试图改变原先的

6、朝贡贸易体系,因而在近代的变局中,所谓西方主动而东方被动的一贯说法未必是实情。中外学者在研究亚洲近代史的时候,每每有意无意地采取西方中心观的立场。[4]这是一种忽视历史事实的做法。“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后,人们开始真正关注战后世界史的巨大变化――对19世纪中叶以来以欧洲为中心形成的世界性、普遍性与现代性:欧洲的自我认识等同于世界认识的观念提出质疑,开始探求新的历史视野和研究方法。”[5]因此,不仅要对西方中心观进行检讨,而且要对非欧洲的世界重新进行评价和认同。对于中国和亚洲近现代史的研究,“西方中心观”并不能很好地解释非西方世界的历史

7、发展过程。诚然,西方有西方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在此背景下总结出其相应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是适合于西方的历史与现实的,但未必适合于东亚世界。2.亚洲模式的可能[ii]实际上,世界史的西方中心观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研究主体与研究方法问题,历史研究不应局限在时间范畴,以国家与民族的唯一主体为核心(更为严重的是,原有的历史研究以西方国家与民族为主体)。“既然将历史视为排他性的必要存在的国家与民族不再可能成为一个主体,那么历史的方法也就不能仅仅取决于历史叙述的方式,也就是说,历史研究不再是以往的‘历史学’,而是将进入一个根据记录主体的需要而发生变化的

8、‘书写历史’的时代。”[3]要超越从西方看东方的唯一模式,建立从亚洲或东方看西方或世界的模式。从而形成多元的可能性,重视而不是忽视亚洲的历史和亚洲的世界地位与作用。从亚洲视角来看世界,确立全球化中亚洲的特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