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一介:中国哲学问题思考者

汤一介:中国哲学问题思考者

ID:9633792

大小:5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4

汤一介:中国哲学问题思考者_第1页
汤一介:中国哲学问题思考者_第2页
汤一介:中国哲学问题思考者_第3页
汤一介:中国哲学问题思考者_第4页
汤一介:中国哲学问题思考者_第5页
资源描述:

《汤一介:中国哲学问题思考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汤一介:中国哲学问题思考者汤一介:中国哲学问题思考者汤一介和乐黛云先生经常以未名湖边的两只小鸟自比,如今,有一只先飞走了。9月9日。著名哲学家、《儒藏》编纂与研究重大专项首席专家汤一介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无论为人还是治学,汤一介先生的一生都是严谨、真诚。他所创办的北大儒学研究院以及对《中国儒学史》的编辑整理,他对卷帙浩繁的《儒藏》的编撰与研究,乃至垂暮之年仍孜孜不倦呼吁中国学者走向世界、与西方建立文明对话的殷切之情,都真实生动地折射出一个贯通儒释道并将自己的思索与中国社会变迁紧密结合的儒家知识分子的形象。如其家训所言:事不避难,义

2、不逃责。汤一介先生是入世、用世的,他拒绝做书斋里的学究。而将自己的智识融化在时代的血管里。  一个家族,两代哲人  1947年,20岁的汤一介在北平的《平明日报》上发表了两篇散文:《月亮的颂歌》和《流浪者之歌》。当时汤一介正在北大读书,生活很苦,却没有影响年轻的汤一介对知识和智慧的吸纳。他对那时的北大充满了感情。我最喜欢那时北大的什么呢?是我的那些老师,是他们的学问,是他们的为人,以及体现在他们身上的北大学术自由的精神。  北大选课制度比较自由,汤一介不仅可以选修哲学系的课,还可以选修其他系的课。梁思成时任清华大学教授,但他在北大开了一门中国建筑史的课。汤

3、一介也慕名选修了他的课。此外,西语系开设英国文学史的俞大缜教授,哲学系开设数理逻辑、演绎科学方法论的胡世华教授,和国学系开设欧洲文学名著选读的杨振声先生都使汤一介获得过教益。  1956年,汤一介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成为父亲汤用彤的助手,负责帮助整理他的著作。汤一介受父亲影响很深。素位而行,随遇而安,是汤用彤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遗风。汤一介平日除读书、写作外,几乎没有别的嗜好,琴棋书画全不通,不听戏,不饮酒,不喜美食,也不看电影,更不跳舞。生活非常节俭,常常穿着一件布大褂、一双布鞋,提着夫人为他做的布书包上课。  汤用彤早年毕业于哈佛,与陈寅恪、吴宓一起被

4、称为哈佛三杰。1926年至1927年,汤用彤到南开大学、中央大学哲学系任教,并开始研究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据传,此前,胡适出版有关中国哲学史著作,只有上本文由.L.收集整理部,没有下部,他被汉魏两晋以来佛学发展问题难住了,而中国哲学史中的汉魏两晋南北朝领域一直是空白。1930年,汤用彤完成《汉魏两晋同北朝佛教史》初稿,并开始在北京大学讲授。1938年,四易其稿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公开出版,中国哲学史的关卡被汤用彤打通。  时隔多年,汤一介回忆起父亲所给予的身教:1948年至1949年,我听过父亲的两门课:《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父亲

5、教这两门课已经20多年了,但他每次上课前都要认真准备,重新写讲课提纲,把一些有关的英文著作拿出来再看看。当时他担任北大的行政领导工作,白天要坐办公室,只能晚上备课到深夜。他讲课,全都是根据原书,所讲的内容,几乎每句话都可以在原著中找到依据。他要求学生认真读哲学家的原著,并常常把原著中的疑难处一句一句解释给学生听。这种扎实的学风,对学生有很大影响。  教学研究与政治形态脱钩  为什么选择哲学?哲学是研究什么的?哲学研究的是宇宙和人生的问题。宇宙为什么这样存在,人的一生为什么从生到死这样走过来。我想,一个人活着,就像一个发光体,是发光很小让它很长时间都存在,还

6、是希望发光很大却瞬息消灭?我愿意做发光很大可是瞬息消失的人,因为发光很大可以照亮别人。在一次采访中,汤一介这样说道。  汤一介在他所著的《汤一介学术自述》中曾介绍自己的学术研究概况。汤一介说,他研究的范围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魏晋南北朝的学术思想,二是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总体论述,三是关于中国文化问题的讨论。  汤一介曾说:我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做学问的。在很多人心灵滞塞、头脑僵固的时候,汤一介决心要成为一个思想独立的学者,决心要突出重围,走出哲学研究的困境。多年后,汤一介回忆当时如饥似渴的研究情形,禁不住感叹:失去最有创造力的年华后,就像女人裹过小脚,再

7、把脚放大一样。  1981年,汤一介在北京大学首开选修课《魏晋时期的玄学和佛教、道教》。这个题目不仅涉及玄学,还涉及佛教跟道教的关系等问题,难度相当大。为了成功开讲,他每天做功课到很晚,几乎没有一天能在夜里两点钟以前就寝。而这样一门可能相当枯燥的课程,却被他讲得有声有色。他回忆当时上课的情景:很受学生欢迎,三易教室,最后还是因为来听课的学生太多,采用发听课证的办法才得以解决。  汤一介分析这门课受欢迎的原因,我努力把教学研究和政治意识形态脱钩,力图坚持独立思考,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这是一个在学术上十分艰难的历程。之后,他又相继出版了《郭象与魏晋玄学》和《魏

8、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成为研究中国哲学绕不开的著作。  1983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