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外商由合资转向独资的原因分析

在华外商由合资转向独资的原因分析

ID:9630295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在华外商由合资转向独资的原因分析_第1页
在华外商由合资转向独资的原因分析_第2页
在华外商由合资转向独资的原因分析_第3页
在华外商由合资转向独资的原因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华外商由合资转向独资的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在华外商由合资转向独资的原因分析外商独资企业增多,合资企业纷纷独资和谋求控股的现象,应该说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其背后所反映出的我国政府、企业与投资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却并没有引起各方应有的关注。事实上,从1997上半年独资企业合同外资第一次超过合资企业起,至今这一现象已持续了4年。1998年独资企业实际外资额第一次超过合资企业;99年实际到位外资中,合资企业比前一年下降了近8%,独资企业却上升了22.5%;到2001年,根据其1-10月的外资统计,新批外商独资项目比合资多出70%,投资额更超过合资企业的2倍。而在改革开放之初,合资企业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中一直

2、占有绝对优势,比例一般能占到70-80%,也因此有“合资中国”之称。至今两大投资形式上演如此的乾坤大逆转,对于年引资额一直处于世界第二的中国而言,其背后的意义自然干系重大,不可不察。合资双方实力变化的结果新建独资企业剧增,已有合资企业也在通过各种形式纷纷谋求独资或控股。宝洁与北京日化二厂分道扬镳,并给自己广州一家合资企业象征性地留下1%的股份;西门子对中国境内多家合资企业发力增资,使其旗下45家合资公司控股率达到90%;再加上达能控股乐百氏;阿尔卡特以并购控股上海贝尔等,都在向我们展示着当下境内外企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与此相对应的,是中方合资者尴尬的优势缺失

3、和无奈的黯然离场,特别是那些发生在合资3-5年后,企业度过亏损期走向赢利阶段的“离异”,更使不少中方企业“悲愤交加”。而如果仅以“弃妇”心理揣度外方,认为其以实力压人、始乱终弃,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中则显得既不理智,也于事无益,因为很显然,无论增资还是购并,这一切都是建之于实力基础上的市场行为,而非不讲礼的强买强卖,你不想被甩掉,就得拿出不被甩掉的实力。分析外商纷纷由合资转向独资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点:一是政策变化所致。外资进入之初,由于开放程度低,国内很多行业不允许独资,合资是外方进入中国的惟一选择,以此为背景进入中国的外资,一旦政策限制取消,企业走向独资则是必

4、然。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走向独资实际上是对中国特定时期非市场行为的一种纠偏。其次是中国投资环境变化的结果。中国在开放之初,由于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运作赖以存在的各种要素均与国际惯例有较大差距,早期进入中国的企业在政府关系、政策法律、销售渠道及人才等方面对中国市场均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而选择合资,则可以在这些方面获得较好的解决方案。就像一个外来者进入陌生地需要导游一样,不少中方合资者在特定的时期充任了这一角色。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国内的投资环境与国际日益接轨,加之合资中的外方对国内情况越来越熟悉,已能够很好地解决政策法律、政府关系、销售渠道等问题,“导游”的作用

5、变得可有可无,在此情况下,甩掉“导游”就成为必然,无疑,这是一种市场行为,在实力决定一切的市场中,你有的我也有,我有的你却没有,我凭什么要带你玩?第三个原因来自合资双方在企业文化、管理方面的分歧。一方注重的是如何获取最大利润,并把合资企业纳入其全球战略系统,另一方在乎的则是就业、稳定甚至政绩等很多非市场因素,思维不同造成合资双方相互掣肘,以至贻误商机。“导游”作用已失而费用渐涨,结果自然是一方想尽办法要独自飞翔。所以,没能在合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实力,增加自己在合作天平上的砝码,从而被飞速发展的企业快车甩下,是此次独资潮里大部分中方合作者被甩掉的真正原因。“你

6、永远不要期待一个喝计划经济奶水长大的人习惯市场经济思维”——在经历了一系列痛苦的管理摩擦终于走向独资后,某合资企业的外方管理者说了这样一句话。话说得如此绝对,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思考,难道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真的已使我们如此冥顽不化?而事实上,穷则思变几乎是人的一种本性。穷而不思进取,在少数人那里可能是性格使然,而如果这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则必须反思我们企业赖以存在的外部体制和内部机制。政绩、地方税收、就业等诸多因素,使得地方政府往往干预合资企业里中方的决策,从而造成中方决策的非市场化取向。类似的情况,可以说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国内各合资企业中,这种无奈与尴尬,同中方在企

7、业管理中种种自身弊病纠合在一起,成为合资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开明评价理性反思在如何看待目前独资企业增加,合资企业纷纷独资的问题上,国内各界的看法可以用“轻松开明”来形容,少有1996年外资高速增长时高呼“狼来了”的悲壮与紧张。“不管合资还是独资,既然在中国,就是中国企业,就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国家有《外资产业指导目录》,只要不违反其规定,就没有必要担心产业安全”——可以说,外经贸部研究院的王志乐教授的观点相当有代表性。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朱恒源从这里面看出了国内投资环境的进步。至于是否会造成技术引进上的缺憾,他认为应该从更开阔的视野看这个问题,因为从根本

8、上讲,技术的载体是人,独资企业从根本上来说离不开人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