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稳步推进。抓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可以说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困难与机遇并存,这就值得我们做一些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问题;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
2、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1],这五句话蕴涵着深刻的含义。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致富困难。发展经济是建设新农村活动的关键,归根结底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态。但当前农民增收中却遇到一些问题:一是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仅靠现有土地和种养方式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与此同时,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较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
3、善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2.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农民群众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4、。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的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3.一些地方政府与基层官员过于搞政绩工程。近几年,形形色色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让人目不暇接。厕所贴瓷砖、门前建喷泉、贷款建洋房、扛着锄头进电梯……这些看似夸张的现象,却成为一
5、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样板,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小康村”,但地方百姓却因此背上沉重的负担和挥之不去的心病。为何一些地方官员热衷于“政绩工程”?这体现了他们的思维定式和习惯作风,因为他们凡事眼睛向上看,只对上不对下,只要你能搞出政绩,让领导看到,上级对于下级就有好感,最后就会把搞“政绩工程”的干部提拔到更高的职位上去。地方某些政府官员为了“政绩工程”,不问农民愿意不愿意,答应不答应,就逼着农民建楼房、盖别墅,让农民“旧债没还又添新债,旧愁没消又增新愁”,与其说是让农民享受“新农村”的“新生活”,倒不
6、如说是在逼着农民苦着肠胃活遭罪。 4.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措施。一些干部没能正确地摆正政府引导与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关系,缺乏引导和激发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有效措施,进而把农民群众排斥在外,完全忽视了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很多县乡的新农村规划,是规划部门做出来的,农民没有说话的机会,这一切都严重挫伤了一部分农民的积极性,在由政府主导的强势作用下,一些农民也忽略了自身的存在,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要不要农民支持和拥护,对抓建设促发展
7、没有区别。 5.新农村建设缺少体制保障。导致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开放后虽然进行了一些调整,但是向城市倾斜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对城乡的投入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1.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当前,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农收入已成为重要增长源。要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建立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一要加大引导扶持力度,推动全民创业快速发展。广泛宣传鼓励扶持创业的政策,大力推广农民创业的先进典型和经
8、验,努力营造政府支持创业、社会鼓励创业、农民勇于创业的良好氛围。二要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推动劳务经济持续发展。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各地要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三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要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农业和特色农业,以比较优势增效;要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以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