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22798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网络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消解与应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网络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消解与应对网络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消解与应对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课题组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开放式访谈,对海南省400名分文理类型、分公办民办、分年级、分专业、分性别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匿名调查和结构式访谈。样本的抽取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法,即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学校按年级划分为三个层次,然后再在各个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样本。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75份,有效问.L.卷375份。面谈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并访谈了部分高职院校组织宣传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的工作者。 二、网络文化对高职
2、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消解 (一)怀疑信仰教育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一些消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随之出现,并显现出泛滥的态势,主流信仰的传统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本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海南省高职院校中,不少学生认为信仰不再重要,甚至认为可有可无,更甚者认为根本不需要信仰,而马克思主义信仰更是无从谈起。在调查中,对于您认为信仰问题是否重要的回答中,认为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学生数加起来不足60%,还有4.7%的学生认为信仰完全不重要。在回答您认为大学生是否需要信仰的问题时,只有37.5%认为需要,20.8%认为无所谓
3、,31.0%认为不需要,还有10.7%感觉不清楚。对于实际是否有信仰的回答中,认为自己有信仰的仅占41.3%。 (二)信仰物化趋势明显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将人生目标定位在物质欲望的满足上。在对于您认为当今社会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情感淡漠的原因的回答中,37.8%的学生坦诚是因为人们更多地追求物质生活,忽略精神家园的建设,出现信仰危机。在2012年5月28日的腾讯新闻《记者卧底暗访卖肾车间》报道中,一群急切希望卖掉自己肾脏的年轻人,其中有人是为了还债,但也有人是因为打工来钱太慢,一名来自石家庄的年轻人是为了买一台雅马哈机车,还有一人说为了自己和女朋友买iphone手机。造成这样触目
4、惊心的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年轻人面对当前的物质世界,过多地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信仰物化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网络文化中消解高雅、躲避崇高、夸大享受、宣扬实惠等倾斜于物质追求的宣传,对广大青年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导致他们中不少人不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仅仅追求物质带来的短暂快感。 (三)信仰冲突日趋严重 在调查中对于您认为当今社会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情感淡漠的原因?的回答中,37.9%的学生认为是多元信息、文化、思想的冲击,24.3%认为是党内腐败造成的负面影响,而这些冲击和影响很多来自于网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的及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越来越强,这使得一些负面新闻信息迅速蔓
5、延开来,例如各类扶老人事件让很多学生的传统道德观发生了变化;高富帅、白富美等网络兴起的字眼让不少学生怀疑一切富裕背后都隐藏着腐败,甚至产生了仇富心理;各类我爸是李刚、郭美美等的报道,让学生一看到这类事件都归结为权力腐败,对党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进而也影响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网络媒体的争夺眼球大战,各类传什么怎么样的尚无确凿证据的信息铺天盖地,信仰取向多元化和各种信仰的矛盾冲突无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统权威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也使得众多学生无所适从陷入信仰冲突的迷失之中。 三、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生消解作用的原因 (一)网络文化本身特点带来的影响 从网络本
6、身的特点看,信息繁杂、传播快、影响范围广。网络上总会出现有害信息,而对于这类信息的处理,通过技术手段只能过滤掉其中一部分,因此,这也是世界难题,例如伊朗甚至打算关闭互联网,以打造清洁网络。但是这种做法并不妥当,限制了网络的优势,如果操作不当甚至会影响公民知情权的实现,影响社会民主的发展。此外,网络世界的隐匿性使得一些人沉溺其中,放松对自身各种素养的要求,做出各种失范行为而不承担责任。从网络的这些特性来看,在网络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广大学生要坚定信仰,不做违反伦理道德的,更多地只能依靠自律。在信仰的形成过程中,第一环节是接受外界信息,然后产生认知,有了情感体验,上升为能够支配自身行为的意
7、志,进而才能升华为信仰。在当前网络环境下,信仰形成的第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信息繁杂,真伪难辨,年轻学子很容易迷茫而无法建立真的信仰。 (二)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带来的影响 广大高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方面有渴望独立的需要,另一方面受到生理、心理等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又没有成熟,对事物的看法容易极端化。他们爱憎分明,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往往还没有去伪存真就已经产生了情感共鸣,进而极容易影响他们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