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20644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书法艺术在坭兴陶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书法艺术在坭兴陶中的运用书法艺术在坭兴陶中的运用坭兴陶盛产于广西钦州,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其有史可证的记载至今已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坭兴陶以其细腻的泥质,淬火的坚韧,窑变的成色,使泥土如凤凰涅槃一般再获新生,抟土成形,赋物有灵。或圆润,或端庄,或典雅,或含蓄,如霞之绚烂,如镜之明亮,如石之铿锵,古色古香,令人赞叹不已。凝刻在陶土上的文字,表现了镌刻者的审美追求与人生寄托,文质彬彬,与道冥合。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技进乎道,道与器统一,似乎是所有艺术的命运与归宿,坭兴陶与书法的结合便追溯了这样一条新生之路。
2、一、书法艺术在坭兴陶中的表现方式 (一)用刀 坭兴陶刻字用刀主要有斜口刀、平口刀及锥刀三种,刀法比较简单,远没有雕饰刻镂那样繁复的用刀,其刀法不外乎单刀、双刀和补刀三类。 1.单刀单刀即以刀代笔在陶体上刻划一个完整的笔画的刀法。在运用单刀的过程中,每一笔画都要完成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运刀如用笔,在线条的游走中表现出提按、虚实、缓急的变化,避免用刀单一怯弱,整饬有余,灵动不足。不同书体对用刀有不同要求。如刻蝇头小楷,字体公分见方或更小,则非斜口刀莫属,以其刀尖修长,如毛笔之有笔锋,其刀法以单刀侧入为主,注重点画的完整性及流畅
3、性。小篆在刻字过 程中可使用锥刀。锥刀没有刀锋,其尖如针芒,嵌入陶胚,如墨注纸中,使转自如(图1)。 2.双刀在陶胚上刻较大的字,可用单刀,但选择双刀无疑是最具表现力的。所谓双刀,即在完成一个饱满的点画时,使用同一方向或顺逆相反方向的两次用刀刻划出符合用笔特征的线条的刀法(图2)。双刀刻饰的点画比单刀厚重圆畅,线条边缘光洁流转,装饰性比较强;单刀则顺锋直下,积点成画,边缘自然崩蚀,颇具书写性,因而与书法墨韵较为接近。因此刻小字宜用单刀,刻大字莫若双刀。其笔画形态大致有两种,一为斜口楔形笔画,一为直口方形笔画。当代篆刻家刘彦湖先生的
4、陶印多取这种直口方形笔画,以其陶质比石质松软,其胚体经过晾干凝结或低温烧制后质地干脆,受刀效果好,刻画形态差比石料,秉刀直下亦畅然无阻,所有困难似迎刃而解。这种直口方形笔画在篆刻石料上是很难达到的。 3.补刀补刀是使笔画更加厚重饱满,尤其在起收笔处,往往因笔力不够或刻划不到位而需要修补调整,从而使其符合书法的用笔要求。补刀也使笔道加深,在烧制出炉后进行打磨时,不会因刻划过浅而被磨去。在刻字的过程中,补刀是不可避免甚至时有发生的,这与书法的不可逆性大相径庭。 现代人讲刻字往往把刀法讲得比较复杂,将各种抖刀法、挫刀法赞为绝技,奉若神明
5、,其实是大可不必的。书法用笔无非是中锋,而万变不离其宗,刀法承变于笔法,惟精惟一,亦无须附益诸般花样,否则或将沦为野狐禅了。 (二)章法 坭兴陶的种类繁多,幅式多样,书法表现的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变。据统计,其花色品种大抵有八大类八百多个品种,除了祭祀礼器及大型陈设品外,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其中以各式茶具、熏鼎、花瓶、笔筒、葫芦、陶盘等最负盛名。在常用的陶器上刻字,要根据具体器形的形状作合理的安排,即要因地制宜,因地谋篇。其基本的章法形式大概有以下三类: 1.环带式即依形布字,环绕陶器周匝形成环带状的章法布局。其中多字类章法多为
6、满篇式,通篇累牍,密密麻麻,给人一种汪洋恣肆的感觉;少字类则依次排列,半匝或周匝,最多不会超过三匝,疏密有致,给人以清新雅致的感觉。(图3) 2.块面式块面状布局是集中一隅,或整体分为多个块面进行章法安排的形式。有规则状与不规则状两种。其中,单字题刻比较常见,如福寿等字(图4)。 3.综合式即前两者的结合,或上或下,或组合在一起,方圆结合,刚柔并济,章法形式变化丰富,怡人心神。 关于题字的位置,应随器型灵活应变,不拘一格,但要做到整体协调,恰到好处。如鼓腹窄口的陶器上的刻字通常在器身的腹部等突出位置;浅身敞口的陶器上的刻字通常在
7、器物的内底、里壁及外表面等;圆柱状规整的陶器上的刻字可以从容布局,可环刻或作块面状,亦可兼用综合式,大抵以自然美观为宜。若是有明确正反面的陶器,题刻的部位通常以正面为主,侧面、背面为辅。 二、书法艺术与坭兴陶融合的特性 书法与陶刻的构成元素都是线,都以线的流动变化彰显作者的情感意志及品格修养。这种线的共性使两者结合起来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一)表现空间的转变 书法艺术表现由纸制品向陶艺品转变,即由平面向立体转变。具体而言,书法由传统的纸质材料的平面书写进而转入立体器物上的刻饰,使原先在平面中一览无余的书法艺术在陶器的立体中半
8、遮半掩,必须靠转动器物节节浏览,才见全貌。这就如古代的卷轴,适宜手中把玩,一边展开一边欣赏,尺幅展尽才识得庐山真面目。就像游览大观园,劈面一山隔住,使人愈想转过山去,步步流连,才能领略园中景致本文由.L.收集整理。书写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