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国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演进的经验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国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演进的经验分析 一、引言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应专注于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但是,比较优势理论是一种静态理论,发展中国家根据该理论开展国际贸易,将可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永远无法赶超发达国家。 面对比较优势战略的天生缺陷,一些国家以竞争优势理论为政策依据开展对外贸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迈克•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一国的产业政策应注重提高国家的竞争力,重点扶持目前也许不具有
2、比较优势,但具有潜在竞争优势,并且对其他产业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的产业。 我国成功地利用比较优势战略,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低成本劳动的优势受到影响,同时遭遇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将竞争优势作为对外贸易战略的出发点,能使我国从贸易获利的能力得到增强。 二、我国外贸竞争优势的相关研究 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学者从国家、产业、产品三个层面
3、对我国外贸竞争优势进行了相关研究。苑涛(2005)认为,我国应该把对外贸易竞争优势作为我国贸易战略的出发点。一方面增加产品的净出口,另一方面通过战略性贸易政策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刘重力、赵军华(2004)从竞争优势四要素出发,对我国工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竞争优势要素对工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显著贡献。徐力行、陈奇(2005)认为,比较优势是难以持久的,中国应该利用产业调整的契机,用产业政策刺激制造业的
4、适度竞争,并且通过实证得出了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具有潜在竞争优势的产业的结论。汪素芹(2005)对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当前竞争力的水平进行了分析,认为资本密集型领域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水平较低,但发展很快。 本文在以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出口产品外贸竞争优势的演进进行了分析。 三、我国出口产品竞争优势变化分析 (一)外贸竞争优势的含义及衡量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本质意义是一国生产率的提高。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不但要有价格优势
5、,还要有其他优势,如品牌、质量、垄断力等,这些所有优势称为竞争优势。所以,比较优势只是竞争优势的一种,竞争优势才是一国出口产品的充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给外贸竞争优势定义为,一国向众多国家持续、大量出口并获得大量贸易利益的能力优势。这里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一国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二是一国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 在第一层含义的衡量上,以我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所占贸易总额的比重变化为指标。
6、一般而言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体现为同等价格质量更高或者同等质量价格较低,但这样的数据可得性较差。在产品外贸竞争优势的第二层意义衡量上,本文选取贸易竞争力指数(TC)。该指数指一国某种产品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与该类产品贸易总额的比率,公式如下: 其中,TCi表示一国i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Xi表示一国第i类商品的出口额,Mi表示第i类商品的进口额。该指标取值范围为[-1,1],数值越大,表明该国在该产品上的生产和贸易方面具有的优势越大。一般而言
7、,指数大于零意味着本国该产品的生产效率大于国际水平;指数小于零,意味着该产品生产效率小于国际水平;指数在零附近,表示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接近。 (二)出口产品竞争优势变化分析 1.出口产品结构变化分析 出口产品结构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根据产品附加值的高低,一国的出口商品可以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附加值低,贸易获利能力弱;工业制成品附加值高,贸易获利能力强。因而,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是否优化(即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是否提
8、高),成为衡量我国出口产品整体外贸竞争力的一个方面。 表1为我国历年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表,按1位数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代码进行分类,共有10大类产品,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各期汇总,其中(0)-(4)类为初级产品;(5)-(9)类为工业制成品。 由上表可知,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趋势: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变化明显。初级产品出口比重迅速下降,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呈现急剧上升趋势,由1980年的49.7%上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