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12433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3
《台湾技职院校服务在地经济与社会的经验借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台湾技职院校服务在地经济与社会的经验借鉴台湾技职院校服务在地经济与社会的经验借鉴2014年4月间我有幸随浙江高职教育师资培训团去台湾参加培训和参访。期间听取了十位技职院校的校长或技职教育界专家们的报告,也参访了数所取得斐然办学效果的技职院校。台湾技职院校服务在地经济与社会的经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一所商业职高国立罗东高级商业学校(以下简称罗东高商)的成功经验,更值得内地高职院校学习借鉴。 1.如何寻找服务在地经济与社会的切入点 服务在地经济与社会在概念上与内地职教界提出的服务区域经济有相似的意思。能否找到
2、正确合适的切入点是能否真正服务在地经济与社会的关键。不管在台湾地区的技职院校还是内地的职教界都深深感受到寻找切入点的困难。罗东高商的陈世程校长是这么说的:有点找点,没有点,创造点。 罗东高商地处宜兰县的罗东,基于宜兰的孩子不能不了解宜兰的在地文化和地方产业的理念,该校推出了宜兰研究活动,结合不同地方,根据由近而远,由点而面,带状研究,多元视野的规划,设定实察与田野调查的年度主题本文由.L.收集整理,例如:2013年的宜兰林业资源及即将到来的2015年的溪南沿山众落调查:三星村、行健村、大隐村。学校不仅把这样的研究
3、设置为一门实察课程,教师们也根据历年的全程跟踪经验编制了相关课程手册及补充教材以辅佐学生。同时积极导入社区资源,如:宜兰县史馆,宜兰风景管理局,宜兰县政府社会局,等等,使学生的宜兰研究实察能更好地完成。最后,在学生完成的与地方产业结合之专题作品中评选特优、优等、甲等作品,加以鼓励。行健有机梦想村产学合作案,宜兰酒厂产学合作案就是在学生历年研究实察中真真切切找到的服务在地经济与社会的切入点。 2.如何实现成功服务在地经济与社会 罗东高商在寻找到切入点后,确立了结合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专题;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推动产学合
4、作;导入业师及技专院校师资,推动微型创业的模式。 在实察研究中,学生发现行健村凭借有利的地理环境出产优质的有机米,但有机米的销量不大,村民收入提高不多,因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学校首先组织商经科的学生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制作,如:宜兰的梦想村行健有机米,消费行为与愿付价格之研究,等等,最终确定开发有机米面包。 其次,学校从台北晶华酒店和宜兰餐饮协会聘请有关业界导师,从学校技专院校策略联盟的某些院校中充实自己原有的师资。最终餐饮管理科的学生在业师与教师们的指导下,经过不断实验,终于成功研发出了口味纯正、绿色健康的有
5、机米面包。现在每天在晶华酒店烘焙坊生产的有机米面包在很短时间内就一销而空。台湾《中国时报》、《自由时报》和《联合报》在2013年4月9日的同一天里都对有机面包与罗东高商的挺在地农产进行了报道。 随着有机面包的成功研发和销售,有机米需求开始增加,行健村的村民们看到了有机米的前途,种植积极性大增,罗商与行健有机农产合作社正式成立。 目前罗东高商基于感觉平原伴手礼主题,进入全校动起来的推动模式。餐饮管理科的学生结合在地产业,联合策略联盟学校与业师,进行产品研究开发,正研发4种具有地方特色点心伴手礼:米谷乡村面包、稻香
6、法式小饼、稻香米谷蛋卷和金棘籼稻花瓣酥。此外,还与台北王朝酒店合作开发白兰地米谷吐司。商经科的学生负责伴手礼行销商品化工作,国际贸易科的学生负责产销流程、品质管控及账务管理,资料处理科的学生负责产品及网路设计管理。 正是由于有新产品的开发与销售,有机米的需求不断增加,行健村有机米的产量从2010年的27,000公斤增长到2013年的42,000公斤,且所有有机米已在2014年2月销售完毕。村民们的收入随着有机米产量的增加,有机米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有了喜人的增加。 3.启示 职业院校,无论是中职和高职,首先要明确
7、自身定位,明白自身责任。罗东高商是这么定位和要求自己的:农村职校、双向回馈、永绩发展。陈世程校长认为学校所处的宜兰县以农业经营形态为主,并逐渐从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向,因此罗东高商毫无疑问是一所农村职校,学校的性质决定必须为农村生产服务,这样才有立足之本,此乃双向回馈中的一向;另一向,职校要不断研究职业教育以此回馈社会,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持久发展。 其次要沉得下身,耐得住心,吃得起苦。陈校长介绍该校的不少实察课在课外及假期进行,更有不少主题与田野相关。可以想象暑假中教师带着学生冒着酷暑进行田野调查的辛苦,更可以体会
8、年复一年地实察与调查,不断寻找切入点的艰辛。 我们只有正确定位自身,确实了解所在区域的主导经济态势,明确所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真正需求,才有可能找到服务区域经济的切入点,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实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