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理论的重构探讨

商誉理论的重构探讨

ID:9601040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3

商誉理论的重构探讨_第1页
商誉理论的重构探讨_第2页
商誉理论的重构探讨_第3页
商誉理论的重构探讨_第4页
商誉理论的重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商誉理论的重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商誉理论的重构探讨[摘要]商誉及商誉会计是迄今为止会计领域中最富争议的论题之一,因此,本文从目前有关商誉的争论及商誉会计处理的现实规定出发,提出商誉产生的实质是企业的管理协同差异,并对商誉和商誉会计的重构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商誉超额收益管理协同一、关于商誉问题的争论何谓“商誉”?可以说目前仍然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商誉及商誉会计仍然是目前会计领域中最富争议的论题之一。对商誉的描述,在法学领域、经济学领域和会计学领域中均有涉及。就会计学领域而言,20世纪20年代初期,杨汝梅先生在其所著《无形资产论》中指就出:“凡足以使一个企业产生一

2、种较寻常收益为高之收益者,均得称之为商誉”,可见,杨汝梅先生提出了商誉的“超额收益观”,在其之后的理论家对商誉的界定中,仍未能出其左右。70年代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Hendrikson)在其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从会计的角度对商誉的性质作了以下三种解释,即商誉的“三元理论”,包括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80年代,美国的D.E.Kieso和J.J.Weygrandt两位教授在所合著的《中级会计》一书中,则将商誉的性质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它代表获取净资产的代价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二是它代表企业高于社会

3、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1.好感价值论该观点认为:“人们通常认为商誉是产生于融洽的商业关系,企业与雇员的良好关系以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起源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独占特权和管理有方等”。并认为当一个经营中的企业的买价超过其各个资产价值的总和时,所超过部分可看作上述这些无形属性的代价。2.超额收益论该观点认为商誉是企业超额收益的那部分价值。企业获取利润的过程,是作为生产要素的各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的过程,故很难从量上区分每个单项资产对企业盈利的贡献,商誉与企业整体结合在一起,无法单独辨认,

4、但企业一旦拥有,就可获得超额收益。因此,商誉的价值是从超额收益中体现出来的。在此,有影响的学者是G.R.卡特利特和N.0.奥尔森,在其1968年发表的会计研究文集第10号《商誉会计》中阐述了如下观点:“在目前的经营环境下,商誉的收益力概念是最切合实际的。让受和让出整个企业的主要动机是取得未来利润。在这种让受和让出企业的交易行为中所确定的价值,就是对企业收益力的评价。这种收益力通过以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超过其各种具体资财和财产权利的数额而反映出来。”目前该理论已成为商誉本质问题的主导观点。3.总计价账户论该观点是持续经营价值概念和

5、未入账资产概念的产物。持续经营价值概念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生息资产,而只是特殊的计价账户,它表明该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超过了它们个别价值的总和,即“整体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未入账资产概念认为,商誉是计量了诸如优秀的管理、忠实的客户、有利的地点等因素而形成的未入账资产的结果,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J.B.坎宁,他在1927年出版的《会计经济学》一书中写道:“我们可以对任何企业商誉的基本组成部分进行饶有兴趣的推究,但只有它的总额才能在统计上加以概括。”总计价账户论,其早期依据的两个观点——“整体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或

6、“未入账资产”——都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揭示了商誉的某些特征。遗憾的是这种定性理论实际变成了一种运作方法。更有甚者,总计价账户论的某些支持者,又将其从会计计算演变成了数学计算,使其彻底丧失了定性理论的品位。4.剩余价值观该观点认为商誉是企业总体价值与可辨认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坐的未来现金净流量贴现值的差额。它与“超额收益论”实质上是一脉相承。“超额收益论”从总体上理解商誉,由于未来超额利润很难直接确定,人们便设想从能够较准确计量的那些资产入手,即先确认单项有形资产和可辨认无形资产的未来现金净流量的贴现值,再计算企业总体价值与这一贴现

7、值的差额,将该差额确认为商誉。5.无形资源观该观点认为,既然商誉是由诸如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企业声誉、广泛的社会关系、卓越的管理队伍和优秀的员工等构成,而这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又无法入账记录其金额,故商誉实际上是指企业上述未入账的无形资源。但这些因素对企业效益的影响都可体现在相应的其他无形资产的价值里,如土地使用权、商标权等,若把它作为商誉的组成要素,无异于把同一无形资产的价值分割在两个项目里确认,混淆了商誉的价值和其他无形资产的价值,也无法揭示商誉的本质。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以上观点都不过是对商誉内在价值或表现形式的描述

8、,而对商誉产生的原因则未予揭示。近年来,理论界提出了另一种新观点来阐释商誉产生的原因,即认为商誉的来源是人力资本的超额效用,这种超额效用缘于其对人力资本、特别是对“企业家”的垄断。当资本与劳动之间达成一种不完备的契约时,即可使商誉得以产生。[i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