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9692
大小:3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0-22
《错误――科学探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错误――科学探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错误”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不正确与客观实际不符合或不正确的事物、行为。显然错误的反义词是正确。语文老师,看见错误一定想办法让孩子订正错误;数学老师,布置作业不断地让孩子练习,改正,再练习,为的也是孩子尽可能地少犯错误。中国的孩子结束小学生活,升入初级中学,面临大量的题海战,目的也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卷面的错误,求得高分,升入自己、家长期盼的高等学校;老师反反复复让孩子操练习题,为的是求得高升学率。谁愿意犯错误?咋一看,这错误不是学生的天敌,教师的眼中钉吗? 然而,
2、在我们小学科学老师看来,错误却是科学探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因为在科学探究中,我们强调的是发现,绝不是去寻找我们已经知道的答案。科学课堂是促进学生质疑并且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机会进行反馈、分析、假设、举例、处理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断尝试错误、失败,从头再来继续不断尝试的过程。Lewis Thomas(美国的一位小学科学老师)曾经这样说过:“科学是什么?科学就是学习尝试错误并在受到挫折时,不断奋进的过程。”在他的书《最充满活力的科学》中这样描述错误:“错误是一种状态(方式)。错误并非真正意味着事情做错了;它
3、意味着‘事情处在运动变化中。’为了能让某些事情正确,首先我们被迫要使大量的事情错误。”然而,在我们科学老师的主观意识中,很多科学老师仍然对错误心怀戒备,似乎教师的天职就是让学生少犯错误,在这样一种教学理念支撑下,小学科学的课堂行为就呈现这样的现状―― 现状一: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细过碎 课堂上老师害怕学生犯错误,于是想方设法把问题切碎,甚至切了再切,为的是害怕学生的思路走“歪路”,所以教师不断地拨乱反正。让我们来看四年级《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的教学设计: 一、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1.组
4、织观察:醋、酒精、食用油三种物质。 2.预测:醋、酒精、食用油三种液体在水中会怎么样? 3.组织实验: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观察要做记录。) 4.组织交流: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5.组织讨论:醋和酒精的溶解与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与醋和酒精的溶解相比,食用油在水中有什么特点?食用油能溶解在水中吗? 这是四年级《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的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
5、道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经历观察描述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从教师的这份设计看,从组织孩子们观察不同的液体到预测液体在水中的分布状况,然后教师演示实验,组织交流,无不体现了教师害怕孩子出错,所以要先演示给学生,然后孩子再照着老师的示范操作。从教师设计方案时的心理分析,教师因为担心学生在自行操作中会出错,会达不到教师预想的结果和答案,于是一步一步提前做好指导和示范,把本该属于孩子犯错的机会少了又少,因为教师预设教学方案时就已经详细了又详细,细致了又细致。 当我们理
6、解错误是一种状态,理解错误意味着“事情处在运动变化中。”我们被迫要使大量的事情错误的时候。我们试着去接纳错误,允许错误存在;理解错误,从错误中思索真理,享受思维的快乐,我们就不会拒绝排斥错误了。因为科学最终的目的不是得到正确答案,而是经历错误尝试错误,并在错误中不断奋进,就像罐头汤和自己做汤一样,孩子需要不是给他一个现成的罐头汤而是学着自己做汤。 应对策略: 多用小组活动的形式,给各小组准备有结构的材料,以活动卡片的形式呈现学生操作的过程和记录形式。如上面的例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可以这样设计:
7、 活动卡片 材料分组准备: 5个一次性杯子(可以使用用过的杯子),米醋、酒精、胶水、洗发水、食用油各一小瓶,5支筷子。 给教师的建议: 总之,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不易过细过碎,要留给学生自己尝试错误,经历错误的时间和空间。 现状二:教师的反馈语言带有过多的指向性 让我们来看一段课堂实录,《淀粉的追踪》课的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一张看起来什么都没有的白纸,提起喷壶在白纸上喷了几下,白纸上立刻出现了一个紫色的大大的“变”,孩子们很好奇,教师随即问:“看到了什么?” 生:“变”字。 师:还有呢
8、? 没有学生回答。师引导:“变”字什么颜色? 生:紫色。 师:是怎么变?猜中有奖。 生:是碘酒在作怪。 师:就这样完了,能说说得更具体些吗?(看来这个答案不是老师想要的,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向着老师需要的答案方向思考。) 生:用碘酒和淀粉这两个合起来。 师:他说的有没有道理?(老师这样说一定是有道理。) 于是学生异口同声说:有道理。 师:老师的意思是猜猜我是怎么做的?(看来老师还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生:我只知道一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