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社区肥胖与非肥胖成人的饮食现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某社区肥胖与非肥胖成人的饮食现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ID:9590419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某社区肥胖与非肥胖成人的饮食现况和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某社区肥胖与非肥胖成人的饮食现况和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某社区肥胖与非肥胖成人的饮食现况和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某社区肥胖与非肥胖成人的饮食现况和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某社区肥胖与非肥胖成人的饮食现况和影响因素分析作者:沈敏,王振林,王春燕,青卿,翟少丽,谭婷宇【摘要】目的:了解某社区成人单纯性肥胖状况和肥胖、非肥胖成人的膳食构成及影响因素,为社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防治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西安市某社区BMI(体质指数)≥25的成人114人为肥胖组,其余18.5≤BMI<25的成人332人为非肥胖组,对两组进行营养健康行为问卷调查、膳食调查和体重、身高、血脂谱检测。结果: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成人饮食均存在不合理,蔬菜、水果、鱼虾摄入量均少于推荐量,植物油摄入量高于推荐量。脂肪占

2、热能总量的热比相对偏高。营养素中维生素C、Se、维生素B2、Zn摄入少于DRIs的80%,Ca、维生素A不足DRIs的60%。肥胖组的饮食不如非肥胖组合理。肥胖的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运动为保护性因素,食用主食和食用菜油多为危险因素。结论:应当重视社区肥胖和非肥胖人群的饮食结构,均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从而控制和预防肥胖。【关键词】肥胖;非肥胖成人;饮食;影响因素  TheSurveyofDietaryStatusandRiskFactorsAmongFatandNonfatAdultinmunity    Abs

3、tract:ObjectiveExplorecurrentobesityprevalence,anddietaryformationanditsinfluencingfactorsamongfatandnonfatadultinxi’anmunity,andprovideinformationfornutritioneducationinmunity.MethodsThesubjectsinvestigatedeasuredlipids.ResultsThereexistedsomeirrationality

4、ofthedietaryformationoftore.Thethermicrateprovidedbyfatinenergyproportionenutrientsagefactorshoorecerealandplantoilationamongfatandnonfatadultinmunity.Theyallshouldacceptnutritionaleducationprogramsforcontrollingthefatoccurrence.Key.  2.4膳食结构  与中国膳食宝塔建议的各类食

5、物摄入量相比较,两组平均每日摄入的蔬菜、水果、鱼禽类、蛋类的量明显低于建议摄入量,粮谷类、畜肉类、豆类和牛奶、植物油的摄入量均接近或高于推荐量。肥胖组摄入植物油的量高于非肥胖组,非肥胖组鱼肉类和蔬菜类的摄入量高于肥胖组,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平均每日膳食摄入量(略)注:两组食物摄入均值t检验,*P<0.05。  2.5三大产热营养素热比情况  肥胖成人膳食中,脂肪供热比占总热量的29.51%,男、女分别为30.04%、30.22%;非肥胖成人脂肪供热比占总热量的30.11%,男、女各为30.

6、04%、30.22%,此结果显示两组膳食中脂肪供热比偏高。  2.6营养素摄入情况  两组平均营养素摄入量与中国DRIs比较,能量、维生素C、Se、维生素B2、维生素B1、Zn摄入少于DRIs的80%,Ca、维生素A不足DRIs的60%。两组比较能量、脂肪、维生素B2、维生素C和Se的摄入有统计学差异,其中肥胖组在能量、脂肪的摄入量高于非肥胖组,在维生素B2、维生素C和Se的摄入量低于非肥胖组,见表2。表2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平均营养素摄入量及占中国DRIs的百分比比较(略)注:两组各类营养素摄入量均值t检验,*P

7、<0.05。  2.7肥胖一般危险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以P<0.1为加入方程的标准,移除标准P>0.15。采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食用主食量、食用畜禽量、菜油量和吃零食频度、运动量6个变量,采用前进法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运动为保护性因素,食用主食多、食用菜油多为危险因素,见表3。表3成人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略)  3讨论本社区职工生活习惯相似,人群的BMI为23.18,而且非肥胖组中男性BMI均值为23.13,超过2

8、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的亚洲成年人BMI均值正常范围(18.5~22.9),达到肥胖前期BMI均值(BMI为23~24.9)。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3]结果显示中国大城市成人[3]的超重率30.0%(BMI≥24为超重)和≥18岁人群总的血脂异常患病率18.6%,本次调查肥胖患病率为25.56%,肥胖和非肥胖人群高血脂患病率分别为57.0%、18.7%,接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