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主要问题研究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主要问题研究

ID:9588996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主要问题研究_第1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主要问题研究_第2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主要问题研究_第3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主要问题研究_第4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主要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主要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主要问题研究摘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于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对该工程的研究始于1952年,调水规模约为160~170亿m3,基本能解决黄河流域2050年左右的缺水问题,通过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分析、方案总体布局、生态和社会影响分析等主要问题的研究,结合该工程建设难度巨大、涉及各方面关系复杂的特点,提出整个工程要分期建设,并建议将从大渡河和雅砻江支流自流调水40亿m3入黄河作为第一期工程.关键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管理水利规 1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

2、水源,它以其占全国2%的水资源,承担着占全国耕地面积15%和总人口12%的供水任务,同时还要向流域外部分地区远距离调水.黄河的供水范围和供水人口,已超过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近10多年来黄河下游及主要支流频繁断流,就是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突出表现.国民经济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环境用水,是导致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危害加剧的重要原因.据初步分析,在现状用水条件下,若遇20世纪90年代的中等枯水年,黄河流域年均缺水量已达25~50亿m3.为实现我国第三步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50年黄河流域人口将增加近3000万人,灌溉面积将增加133.3万h

3、m2左右,工农业总产值将增加12万亿元,对水资源的需求还将大大增加,届时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严重.即使在大力节水的条件下,通过供需平衡计算,预计黄河上中游地区在正常来水年份,到2010,2020,2030,2050年水平缺水量将分别达到40亿m3、80亿m3、110亿m3、160亿m3,若遇中等枯水年,缺水量还将在此基础上再增加60亿m3.与黄河临近的石羊河、黑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也十分尖锐,仅黑河流域目前就缺水4.1亿m3,大片土地荒漠化,其下游额济纳旗已成为沙尘暴的重要来源地之一,也需从黄河调水解决其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

4、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面向21世纪,为实现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必须尽快兴建从水量丰沛的长江上游于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以下简称西线工程),该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基础设施,是一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工程,是实现西北、华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战略举措[1].  洪水威胁严重、水资源供需失衡、生态环境恶化是目前黄河治理开发面临的三大问题,“水少沙多,水沙时空分布不均”是造成这三大问题的自然原因.西线工程调水入黄河后,不仅可以逐步解决水少的

5、问题,而且可以为充分利用上中游支流的当地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创造条件,减少入黄泥沙,逐步解决沙多的问题;同时可以带动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对水沙的调蓄能力,逐步解决水沙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西线工程的建设对促进黄河的治理开发,最终解决黄河面临的三大问题,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西线工程也是我国南水北调东、中、西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结的“四横三纵”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黄河贯穿东西的天然优势,通过黄河对水量重新配置,可协调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关系,达到我国水资源南北配置、东西互济的优化配置目标.因

6、此,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要求,为促进黄河治理与开发,为实现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必须尽快兴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2调水区工程概况  调水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东起松潘草地,西至楚玛尔河口;南临川西高原,北抵阿尼玛卿山.在北纬31°30′~35°00′,东经94°50′~102°30′的范围内,面积近30万km2.调水河流水量丰沛,人烟稀少,与黄河上游相距较近,可调水范围较大.区内海拔在3000m以上,属于寒冷、缺氧地区.巴颜喀拉山是黄河和长江源头区的分水岭.其南侧长江流域的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的河床比北侧相应的黄河河床低80~5

7、50m.  调水工程区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该区及外围地带第四纪以来活动断裂较为发育,活断裂对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震动破坏和错动破坏,也影响着调水工程的区域稳定性.本区处于可可西里-金沙江强地震带的外围,地震烈度主要为7度,地震活动性相对较弱.  本区冻土发育,季节冻土主要表现为冻涨危害;多年冻土主要表现为融沉危害.冻土对深理长隧洞影响甚微,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可以通过防冻工程措施予以处理.  自流引水需采用长隧洞穿越分水岭,隧洞埋深大,线路长,穿越不同的地质单元,且无法避开活断层的影响,高地温、高压涌水、高地应力及岩爆等地质问题均可能出现.加之工程为自流

8、引水,还需修建高坝以抬高水位和调蓄径流,因此还存在产生构造型水库地震的可能,水库岸坡变形也有可能对工程造成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