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88817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3
《区域社会史中的台湾武术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区域社会史中的台湾武术考察区域社会史中的台湾武术考察闽台同气连枝、一脉相承,古始以来就有着悠久而深远的历史渊源,但海峡阻隔、历史造化、政治分歧致使对台湾武术文化的研究始终若即若离,流于浅表、大而化之的描述。以区域社会为研究对象是历史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征,作为一种研究方法[1-2]有利于自部分观照整体、自特殊透析普遍。血缘是稳定本文由.L.收集整理的力量,地缘是血缘的投影,地域上的靠近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形态[3],台湾人口70.3%来自福建[4],祖籍地强烈的宗族群聚习俗促使早期垦台的福建人或以血缘(宗族)或以模拟血缘(信仰神、乡
2、籍)而择地聚居,从而格划出一块块各具历史传统的区域性小社会。移居台湾云林西螺地区的漳州诏安张廖族人在求生存谋发展的过程中氤氲了地域与文化归属意义上的西螺七嵌武术。小区域彰显大传统,西螺七嵌区域武术研究可从历史与人文的角度深层考察台湾武术的形成与发展。 1西螺七嵌区域的形成背景与界定 宋以后,伴随经济文化重心南迁,福建人口剧增,降至明末清初福建本土有限的生产资源与人口需求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相对而言,此时的台湾却是一个丰腴可耕的世外桃源。加之海禁政策的弛缓及两岸一体的政治管辖为福建人移垦台湾提供了契机,漳州诏安官陂张廖族人即在此背景下陆续徙往台湾。迁台先后决定了其垦殖地的不同,其整体形
3、势为沿海多泉,内山多漳[5]。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前后始赴台的漳州诏安官陂张廖族因此只能落脚于台湾中南部远海近山的云林地区。闽粤人素有群聚习俗和强烈的宗族意识,所谓漳人党漳、泉人党泉、粤人党粤[6],因而在云林西螺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张廖族人为主的宗族聚居区。从地域上而言,西螺七嵌不是一个确切的地名指代,而是浊水溪流域的西螺镇、二仑乡一带的泛区域概念。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审视,西螺七嵌又是一个凝结着历史、地理、人文意涵的、属于张廖宗族的复合性区域文化符号。 2客家宗族社会语境下的西螺七嵌 2.1生廖死张与七条祖训 客家先民原为中原汉族,后与闽粤原住民交流融混而形成一个特别能吃苦耐劳
4、、团结进取的族群[7]。张、廖先祖皆溯至中原,廖姓传至廖化时膝下仅遗独女,出于传续廖氏香火及族业考虑而招官陂坪寨张再辉入赘为婿。廖化担心死后张姓人忘廖远张,于是要求张再辉发誓得我业而承廖者昌,得我业而忘我廖者不昌,因是姓廖,就户当差,然廖姓是皮,张姓是骨,故世代相承,于户籍则书廖,即所谓生廖死张,张骨廖皮。[8]张廖后人谨遵祖训,不仅将生廖死张作为第一条族规纳入族谱,而且拓展出以繁荣宗族、规范族众为旨归的7条箴规,即生廖死张故曰张廖、不食牛犬知恩无类、得正祀位篮轿8台、嗣续为女继绝为先、制无苟且恐生戾气、堂教修谱敦亲睦邻、迁籍修谱天下一家。生廖死张及7条祖训反映了张廖后人不忘知恩图报的品
5、格、壮大张廖族的信念及客家人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种宗族一体意识为形成守望相助的联庄自卫组织奠定了坚实基础。 2.2宗祠(祠堂)、宗教信仰与迎神赛会 宗祠(祠堂)的设置是自在性宗族向自为性宗族转变的体现,是宗族本质的表征[9]。张廖宗祠是祭祀诏安官陂的共同祖先,祠堂是祭祀张廖族渡台后的某一开基祖。宗祠(祠堂)的建立及族田的置办、族谱的编修、定期的祭祀活动等是在台张廖宗亲慎终追远之共同心理取向的表达,藉此实现以血缘为纽带的收族目的。宗祠(祠堂)是张廖族人的日常交流中心,不仅是祭祀先祖、处理族务的场所,亦是子弟练武强身、接受教育的集散地。当张廖宗族不断繁衍而居地日益分散、所面临的外界如拒匪、
6、宗族械斗等超大威胁时,以血缘为纽带的宗祠(祠堂)所凝结的族力已不足以应对,宗族即转向更大的以地缘为纽带的共同信仰神来号召族众。七嵌亦作七欠解,这里的欠即与张廖客家人的宗教信仰相关。据研究,昔日西螺七嵌地区张廖族人以祝天宫的妈祖(闽台地方信仰神)信仰为中心,并例年举行轮祀迎神赛会活动,从而称轮流主持迎神赛会的7个张廖族聚落为七欠,欠是对其轮祀圈的独特称法[10],张廖族人聚居的村落为单元划分的7个角落,每年轮流恭迎妈祖并巡游全境,届时各村落曲馆与武馆皆会演戏、出阵,轮值村需召邀其它村张廖族人前来吃宴、观戏、看阵,在此过程中不仅族众得以娱乐,更强化了族人间的情感维系。在信仰神、祖宗及其他村落
7、族人面前没有人会不全力以赴承办好祭典和迎神赛会,从而通过宗族及共同的宗教信仰将散落于7个角落的张廖村落合纵连横,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民间团体性自卫武力[11]。3西螺七嵌尚武之风的蔚起 3.1西螺地区尚武的现实环境与条件 台湾浮于大陆板块之外,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成为台湾早期社会的真实写照。据统计,有清一代作为历史事件载入年表的械斗高达28次[12]。台湾生番的猎草[13]陋习及与入垦汉族的争衅、盗匪的洗劫、频仍的暴动、游民的滋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