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水元素环境艺术设计的特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水元素环境艺术设计的特性内容摘要:文章就水元素在城市内部空间环境设计中所承载的艺术特性,从城市生态发展及景观环境营造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根据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的整体格局以及水元素自身艺术设计语言,挖掘水元素艺术设计内涵,创造出富有变化和清新宜人的环境景观。 关键词:水元素艺术特性语言内涵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以高速跨越性的发展使得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市政建设及房地产业也更是蓬勃向上,人们对改善生活居住环境的期望也日益增高。城市内部住宅区、商业区、文化产业区等地域都相继建设了人工水体环境景观,如人造跌水、人造瀑布、旱地喷泉等水环境设施。经济技术的
2、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使水元素景观的营造逐步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景观工程,它依附于市政建设与园林建设,同时也具有独特的现代景观艺术魅力。 一、水元素艺术设计语言 水,是一种自然元素,也是一种设计语言。水在现代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其独特的魅力和性情闪耀在城市的各个区域,才使得现今的城市变得通透和轻灵。目前,城市水环境的可观赏性、可参与性及可互动性,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概念,回归自然正成为现代人的生活趋势。在我国传统园林营造设计中,水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表现语言,几乎是“无园不水”,并被古人奉为园林中的“灵魂”。由此可见,水元素的重要程
3、度不言而喻。 水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极具吸引力的表现语言,也是景观营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认识水性、理解水性、实践水性是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水是自然的,也是生态的,我们应把它视作是有生命的东西来对待,可以让它流动,可以让它连续,可以让它表现出无穷无尽的变化,也可以让它发出声响促成人们的情感回应,给人以愉悦的享受和纯美的心灵陶冶。水本身为液体,它无形无色而又有万千的组合与变化,可以舒缓流动也可以蓬勃而发,可以宁静也可以翻腾,可以平似银镜也可以扭曲成错落别致的虚幻倒影。古人云:“水性至柔,是瀑必劲。”“水性至动,是潭必静。”由此可见,水元素是多彩多样
4、、变幻旖旎的艺术语言形式。 二、水元素艺术设计形式 水在城市景观环境营造中向来是画龙点睛之笔,是整体环境设计中最富特色的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水的确能以其流动的韵律营造出拨动心弦的光感和动感:水花飞溅令人赏心悦目,潺潺溪流轻婉悠扬令人心旷神怡。水景以其特有的绚丽多姿为新城市环境营造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可使整体环境氛围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根据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处理水元素的手法,大致可以用以下四种形式单元来认识它在景观营造中的类别(表1)。 其中,在此表中的喷水形式单元是近些年最为常见的水元素艺术形式,具体涉及到六种喷水形式:1.水池喷水,即设计水池安装喷
5、头,利用水泵的压力喷水,停喷时是一个平静的水池;2.旱地喷水,即设计喷头隐藏于地下,配备音乐节奏,具有较好的可参与性,停喷时是场中一块微凹地坪;3.水钵喷水,即设计喷头喷水射流于几个水钵内;4.舞台喷水,即在舞台的前景、背景设置小型设施,这种临时设施具有可移动性;5.盆景喷水,常见于室内公共摆设,规格不一,趣味性极强,类似于袖珍景观;6.自然喷水,即设计喷头于自然水体之中,往往此种喷水设备功率大,喷水高度极强。总之,喷水形式的设计要多结合整体环境及现场条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喷水的形式,因势利导强化亲水性与可参与性,积极契合人们的精神需要,向生态人文方向引导,形成喷水
6、形式与人群相迎合的互动效应。 三、水元素艺术设计内涵 在城市环境规划建设中,要充分重视水元素对城市环境改善的独特作用,处理好水与环境的关系,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营造出水元素真、善、美的艺术风姿。中国传统园林的理水手法基本为:引水入园,挖地成池;山水相依,崇尚自然;山水书画,寓意人生哲学百态。水元素表现出动、静两种形态,静态的水体,平静、清幽、凝重、安详,其水态有湖、池、潭、塘等日常形式;动态的水体,明快、活泼、热烈、多姿多彩,加以清澈的水声,形神兼备,其艺术效果更是无可比拟。 水元素艺术性的深刻内涵体现在精神关系层面上,即在艺术创作实践中体现纯粹的“
7、真、善、美”的文化意义。其真就是性真。在《易传》之中提及两句话:一是“闲邪存其诚”,二是“修辞立其诚”。前者是说:要防范邪恶以保存内心的真诚;后者是说,要修饰言词以建立自己的真诚。亦即人必须“诚于中,形于外”。水能“不清以人,鲜洁以出”,要用率真的童心赏水、亲水。艺术创作的成果能激发人的思想心灵、内在情感,从而引起共鸣,得到艺术陶冶之后的愉悦情愫;如“曲水流觞”就是我国古代文人利用水流成溪的特征,进而设计出的一种优雅、高尚的水体形式。其善就是性善,人性向善,与人为善。孔子把人生志向定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他在《论语》中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