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84782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三国演义》中蜀汉二主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三国演义》中蜀汉二主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 摘要:在《三国演义》中,蜀汉二主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历来被读者称道,这也正是作者要标榜的主题之一。但我们在肯定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中的微妙之处,不能简单地用鱼水关系来概括。 关键词:小说《三国演义》蜀汉二主诸葛亮君臣关系微妙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①杜甫的这首《咏怀古迹》吟咏的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先主庙兼及武侯祠,可见在仕途上坎坷一生的杜甫对于刘备、诸葛亮这一对风云际会的君臣有着由衷的仰慕。 一 到过今天四川成都的
2、人都知道,蜀汉的昭烈庙和武侯祠是紧紧挨着的。两座古迹的主人,一位是胸怀大志、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一位是腹有良谋、忠贞不渝的封建士大夫的楷模,君臣二人生前亲密无间、心照不宣,死后也朝夕相处、一起享祭。这一体君臣祭祀同的佳话,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不知激荡了多少人的心,上至帝王将相,中至文人学士,下至布衣百姓,或以之为宣传教化、普及人伦的榜样,或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心中之块垒,或寄之对于明君贤相的渴慕与期盼。千百年来,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鱼水深情是个不争的历史事实,并且因为它的出神入化,因为它的可歌可泣而广为流传。 那为何称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为鱼水之情呢?小说《三国演义》
3、第三十九回载,关张二人见刘备对诸葛亮过于谦恭,以师礼待之,于是大发牢骚: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刘备反驳道: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两弟勿复多言。②鱼水关系一称由此而来。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年仅二十七岁的诸葛亮,从此开始了他们的合作。在那群雄逐鹿的纷乱年代,君臣二人历经千辛万苦联手共创蜀汉基业,自初出时的情好日密到魂系白帝时的君可自取,都是二人关系亲密友好的象征③。《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和诸葛亮正是因为都具备了明君和贤相的某些特点,他们之间的君臣关系于是被公认为理想中的封建君臣关系④,而追慕圣君贤相风云际会、鱼水
4、相谐⑤正是《三国演义》所要表现的主题。 刘备、诸葛亮之间的情谊是经时间考验了的,也是在共同奋斗中逐渐加深的。 先主与诸葛亮的故事起始于隆中决策。经水镜先生和徐庶介绍,刘备早已对这位躬耕南阳(第九十一回)⑥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第三十七回)⑦的卧龙先生倾慕有加。听完诸葛亮的隆中对后更知其名不虚传,从刘备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第三十八回)⑧一席话中可知这位奔波半生却未有尺寸容身之地的乱世英雄由衷的喜悦与冲动。而此时的诸葛亮也正需要一位胸怀远大又能礼贤下士的济世之主,去投靠他实现自己建功立业、名扬青史的夙愿。各取所需自然能一拍即合。诸葛亮出山后,
5、很快就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初露锋芒,树立了自己在军中的威信,也巩固了自己在刘备心中的地位。 赤壁之战中主仆两人的关系经受住了重重考验,不断加深。刘备携民渡江、败走汉津口,当时是腹背受敌,形势危急。诸葛亮只身前往江东,谋求孙刘两家的联盟来共敌曹操。从舌战群儒到巧借东风,诸葛亮大展经纶,将卓越的才能发挥至极致。而从第四十三回诸葛亮由鲁肃引荐到达江东,到第四十九回赤壁鏖战前夕诸葛亮巧妙脱身回到刘备身边,在这漫长的七回的时间里刘备在干什么呢?他在江夏焦急地等待诸葛亮的回音,并整顿军马备战。两人各处异地,虽有约在先,但非常时刻难保人心生变。刘备此时是势单力薄,诸葛亮在东吴是脱
6、离刘备、投奔孙权的好机会,东吴方面也力图将诸葛亮笼络过来为自己效力。何况他哥哥诸葛瑾在江东,兄弟情深,背信弃义不是没有可能。而在此期间,一败涂地的刘备将个人前途乃至身家性命都押在了这位年轻的军师身上。在这失落到极点的情况下,他不是没有可能投降曹操,保全自身,而留诸葛亮一人深陷江东虎口。然而,时间证明谁也没有背叛对方,而是依照开始设计好的联吴抗曹的策略而努力。赤壁之战是刘备事业的转折,也增进了两人间的默契。我觉得之前的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第三十八回)⑨不是真正的默契,这时的他们才是心灵相通、无限信赖又无比真诚的。 在取荆州、争二川的过程中,两人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他们通
7、过精诚合作扩展了实力,开创了基业。命途多舛的刘备获得了节节胜利,得舒平生之志,而诸葛亮也大显身手,充分发挥平生之所学,双方都志得意满,相互之间的亲密友好不在话下。 但同时刘备对诸葛亮也渐渐有所疏远。随着刘备势力的扩大,刘备集团成分也变得复杂起来。刘备蜀汉政权的统治基础,由荆州、东州和益州土著三大政治集团组成。为巩固政权,刘备和诸葛亮对这三支政治力量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以荆州士人集团为依靠,极力笼络东州人士,使二者融为一体,成为政权的组织基础;对益州人士,则笼络利用和戒备打击兼而用之。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益州的目的⑩。 由于对东州和益州土著集团的重用,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