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德育尴尬的路径探析

破解德育尴尬的路径探析

ID:9584200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破解德育尴尬的路径探析_第1页
破解德育尴尬的路径探析_第2页
破解德育尴尬的路径探析_第3页
破解德育尴尬的路径探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破解德育尴尬的路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破解德育尴尬的路径探析破解德育尴尬的路径探析 一、由一则新论文联盟.L.华网发起的高校民调说起  新华网2011年10月18日,首都经贸大学等3所高校联合发布社会信任问题的大陆消费者民意调查,从政治、经济和社会3个层面来体察民众对中国社会的信任度,就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问题,高达87.4%的民众认为不能扶老人的原因是怕惹祸上身。  八成人怕惹祸,其实扶不起老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经历了诸如老汉摔倒无人敢扶,唯独外国女子上前喂水,女子报警救人前连续找七名见证人等数不清的事件后,紧接着又连续发生的司机救人反赔偿、摄像头清晰记录老太太诬陷好人、88岁李大爷摔倒后无人敢扶最后窒息死亡,还是让扶

2、不起老人再次成为民众广泛关心的话题,也成为我们高校两课老师深思的问题。  无独有偶,在与学生探讨道德诚信问题的课堂上,同学们也就扶不起的老人和冷漠的18路人等事件提出了疑问:从道德上来说,为什么出现不是你肇事,你为何扶人的荒唐逻辑推论;从法律上来说,一件好事为什么变成了公堂上扯不断,理还乱的葫芦案?  二、道德与风险的抉择  就道德层面来说,在老人摔倒时扶一把完全是正常人应有的反应。之所以说应有,乃是中国传统美德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承,在一个问题上,没有任何理由足以阻止伸向老者的援助之手。原本见到路上有老人跌倒,每个公民有义务有责任去完成这个力所能及的事,但如今要考虑我是不是北大人,我的背

3、后有没有北大的法律系,有没有北大的财务科,没有,好吧,假如我被误会,我的成本有多高?所以我只能选择再等等吧于是,悲剧发生了。我以为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选择成本最低答案是肯定的,从利益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选择并不错,但是再看,假如社会上人人都奉行这样的价值观,那会是什么样?社会会变得没有人情味,会倒退。这不仅仅是因为扶老人事件导致了扶人者可能成为肇事者,更深刻的原因在于我们对于人与人之间诚信的忧虑,扶老人事件逐步升级到一个道德问题和诚信问题的高度,究其扶起老人这一字面上的举动,可谓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举手之劳,甚至不能算是见义勇为,然而之所以变成扶不起,不仅仅是对扶起来后果的担忧,更是陌生人社会到来

4、产生的信任危机。  随着思想观念的更新和交通物流的更替,那种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熟人关系网逐渐被相见不相识、形如陌路的生人隔离网取代,即有些专家提出了,中国进入了陌生人社会。于是我们接受了诸如这样的教条: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心办坏事等等,人们在纷纷教育下一代这样教条的同时,却在矛盾地忧虑着:我们还能信任谁?  对此我们的专家想出了很多办法和政策来挽救诚信,最能够保护诚信者本身利益的扶老人风险专项基金顺应民意的发起了;卫生部于去年9月6日公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指南考虑得很周全,描述得也很到位,但问题是老人跌倒往往发生的都很突然,路人上去扶一把也是一种潜意识的反应,

5、有了这个《指南》,便将这种潜意识硬生生地变成了有意识的行为,路上的好心人上去扶老人之前都要现场考虑有没有证人,有没有可以留下来的证据证明自己是好心人而不是肇事者。所以,卫生部的技术指南,不可能解决道德上的焦虑,也无法规避被讹的风险。只要风险依旧,见死不救、见老不扶的境况就不可能真正改善,哪怕我们知道的专业知识再多。因而,我们完全可以断定,避谈风险只谈技术的卫生部指南,扶不起救人焦虑,这一纸指南,不可能改善见死不救的现实困境。  从科学的角度说,建立在互信互助的基础上的指南一点问题都没有,但现在这个互信互助的前提条件本身还待怀疑,所以扶老人是个技术问题、法律问题,更是个社会道德问题。道德不仅是

6、个人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担当,这就需要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常理推定淹没道德情理;需要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而抛开自己去做道德评判。只有这些成为常态,才能走出道德两难的困境,让道德不再为难,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破解道德两难的现实路径,也是描绘社会道德图景的基础工程。  三、建构以渗透道德情感和道德体验为主的新德育实践活动模式  从时代发展的特点来看,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特点、价值取向越来越多样化,达成问题共识,越来越需要人们提高从多角度开展对问题进行辨析的能力;从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当今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

7、解和对价值观念的认同都需要通过自身的自主辨析来达成,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要相应转换、与时俱进。我以为只有建构以渗透道德情感和道德体验为主的新德育实践活动模式,在学生自主辨析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才是真实有效的。  1.改变德育静态化现象,跳出传统教育学思路  所谓静态化就是指在德育中,把各种价值观视为超越和独立于学生的已定之物,价值观教育变成一套静态的价值评判标准体系的知识教育。在这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