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78417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3
《离异家庭子女网瘾症的心理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离异家庭子女网瘾症的心理学分析离异家庭子女网瘾症的心理学分析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我国已婚男女在经济上越来越独立,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婚姻关系却越来越不稳固,离婚率年年攀升。根据国家民政部门的统计,我国离婚人数从1980年的27万对增长到2009年的246.8万对,从近五年情况看,离婚率年均增幅为7.65%。如此高的离婚率为社会带来了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群体离异家庭子女,由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心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文由论文联盟.L.收集整理如何教育他们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
2、题之一。 一、离异家庭及网络成瘾含义 1.离异家庭 离异家庭是指因离婚致使仅有夫妻一方同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 父母离异往往会对未成年子女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认为,对于孩子来说,这种创伤仅次于死亡。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比一般完整家庭高,如张志群(2004)的调查发现,单亲家庭儿童尤其是离异家庭儿童比完整家庭儿童有更多的抑郁症状,是潜在的心理、行为障碍高危人群;盖笑松等人(2007年)的研究统计表明,离异家庭子女在抑郁、交往不良、敌意性、
3、违纪行为等方面与完整家庭子女存在显著差异。概括起来,离异家庭子女在情绪体验上倾向于消极,性格发展趋向于封闭,在社会适应中更容易表现出行为的失范或失控。 2.网络成瘾 现代医学、心理学、行为学的研究一致认为,成瘾现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药物成瘾,指由于反复使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的一种周期性中毒状态;另一类是行为成瘾,它并不伴随药物的摄入,是一种无法控制不断反复的、影响个体正常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 网络成瘾属于行为成瘾。1995年,美国心理学家Goldberg首先提出了网络成瘾的概念,指在无成瘾物质条件下的
4、上网行为失控现象。十多年来,尽管学者们对这个概念有不同的解释,但基本上都认为这个概念包括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个体无法控制自己的网络使用行为,二是个体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功能因为上网而受到损害。 今天,儿童、青少年网瘾症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表明,家庭因素是其罹患网瘾症的重要原因。 二、离异家庭存在的问题 心理学认为,个体行为问题的出现一般是家庭问题的折射或表现。在众多关于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研究中,家庭一直都被证明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完整的家庭结构具有较为健全的教育功能、更和谐的家庭关系
5、和夫妻互补的家庭教育方式,其子女更容易从家庭生活中获得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而离异家庭在以上三个方面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无法满足子女正常的心理需求,致使子女转而从网络虚拟世界寻求满足,更容易形成网瘾症。 1.家庭解体损害了家庭的教育功能 父母在子女的成长中担当着别人无法替代的角色,如我国在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文化下所形成的严父慈母模式就明确了父母各自的家庭教育责任:父亲通过高标准、严要求、重惩罚规范子女的行为和未来发展方向,母亲则通过嘘寒问暖、百般呵护使子女充分体会家庭的温暖与亲情。 现代西方心理学
6、界对家庭教育功能也有充分认识,如弗洛伊德认为,亲子关系尤其是母亲与子女的关系是孩子未来社会关系的雏形;班杜拉认为,子女往往将同性别的父母作为自己性别认同的对象,并以此帮助自己完成性别角色社会化;罗杰斯认为,孩子主要从父母的肯定、鼓励中获得自我肯定并进一步获得自我的价值感与成就感。 家庭解体损害了家庭的教育功能,对于尚未完成社会化的未成年人来说,父母离异之时,自己失去的不仅是某方面的亲情,还可能是认同对象或精神支持,势必要在无所适从、迷茫恐慌、孤独封闭中寻找新的寄托,弥补缺失的归属感、价值感与自我认同,而
7、无处不在的网络世界恰能提供这样的机会。 2.家庭关系不良 家庭关系对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完整家庭中的家庭关系主要包括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其中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决定家庭心理环境的性质。我国的离异家庭在前离异阶段,无一例外地经历过一段时间或冷或热、或文或武的夫妻战争,由此造成的家庭气氛或紧张压抑、冷漠敌意,或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有些夫妻还会迁怒于子女,让子女长期体验严重的恐惧感与不安全感;离异之后,即使是为了孩子,前夫妻双方也很难心平气和地往来,战争从婚内延续到婚外;还有部分家长
8、对家庭破裂不能正确归因,在子女教育上出现偏激的言语和行为,危害了子女与另一方家长的亲子关系,同时使子女对自己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亲子关系不良是导致子女网络成瘾的直接原因。亲子关系更多的时候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表现出来,详见下个问题的论述。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分别是儿童、青少年时期主导性的需要,家庭关系正是满足子女这些心理需要的重要的、无形的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