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78202
大小:245.5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3
《高考生物第一轮单元验收试题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第2节课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等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ks5u.com3.(海南卷)正常人若一次饮完1000mL清水后,立即测量尿流量。下列能正确表示从输尿管流出的尿流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
2、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有大脑5.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其变化不大的原因是()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①B.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③
3、⑤6.下列物质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组合是()①消化酶②抗体③维生素④血浆蛋白⑤SO2-4⑥O2⑦血红蛋白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⑥D.②④⑥⑦二、双项选择题7.(湛江一模)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3是血浆、4是细胞内液、5是组织液。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氧气从3到5的过程,需要ATPB.葡萄糖由5到达4的过程,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D.由4产生的热量可由3的运输而散失到体外8.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血红
4、蛋白、O2和葡萄糖C.葡萄糖、CO2和胰岛素D.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三、非选择题9.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方式进行的。(2)人体细胞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的形式进入消化道。(3)A中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的表示外,还应有。A和B的交换是通过进行的。(4)过程d和e物质交换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后者。(5)过程d和c依次表示水分的作用。(6)E与A相比,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10.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7月9日河南某地气温高达39℃,大家都在家中休息
5、。然而50多岁的赵某却在玉米地里锄草,当天晚上家人没有见到他,当在玉米地发现他时,他己经死亡多时,据估计,赵某是中暑身亡。材料二青年男子高某在暑期外出旅游。在一日出发后,天气十分炎热,高某连续不断地以纯净水解渴。后来他感觉到四肢发冷、心率加快、心慌、血压下降,接着就不省人事,昏迷了过去。后被人送到了医院,诊断为水中毒。(1)材料一、二的两种情况都发生在天气。在这种天气状况下,人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的主要方式是。(2)据估计,赵某身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高某身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3)赵某和高某的身体的内环境稳定状态都遭到破坏。赵某被破坏的内环境因素是,
6、它的变化趋势是;高某身体被破坏的内环境因素是,这些因素的变化趋势是。ks5u.com(4)下列曲线能够反映高某体内的水的绝对含量(a)和相对含量(b)变化趋势的是()(5)下列曲线能反映高某(b)和赵某(a)内环境渗透压变化趋势的是()(6)高某的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的变化趋势是。(7)高某血压下降的原因是。若人在大量出汗后不感觉到口渴,原因是。(8)赵某的死亡说明。11.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A液为,B液为,C液为,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7、。(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浓度升高,导致病的发生。12.(肇庆二模)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外界环境或生理状态时,体内的一些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是人体并不会因此而失去稳态。请据下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机体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为调节。(2)在遇到危险的情况时,人常常会出现瞳孔放大、手心出汗等紧张现象。这是因为在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填字母)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表现为作
8、用。(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