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77955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2
《内镜下治疗直肠息肉58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内镜下治疗直肠息肉58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直肠息肉的疗效。方法将114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6例,分别在电子肠镜下电凝电切和经肛门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的不良反应以及贻误治疗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及贻误治疗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内镜下治疗直肠息肉效果较好。【关键词】直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直肠息肉是泛指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其病理性质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性增生的结果,从肉眼观察大体相似。病理有腺瘤、绒毛状瘤、幼年型息肉、炎性息肉及家族性息肉病等。息肉发病率近来尸检是47%~54%〖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
2、14例直肠息肉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3~74岁,平均年龄42.3岁。对照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4~70岁,平均年龄40.8岁。两组间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1.2.1治疗组术前一天晚上进半流质饮食,术晨口服甘露醇250ml,再服温开水2000ml导泻(小儿剂量减半,术前半小时口服水合氯醛)。应用OLYMPUS-V70电子结肠镜,OLYMPUS-PSD-30高频发生器、圈套器、三爪钳,热活检钳及鼠齿型抓持器。电子结肠镜经肛门入肠腔达回盲部(小儿不配合
3、者至乙状结肠),退镜观察,直径<0.3cm息肉用热活检钳点状电凝切除。直径0.3~0.6cm息肉用热活检钳钳住息肉并牵拉,使息肉基底部变宽呈天幕状或哑铃状,钳杯内咬下的息肉备送病理。直径>0.6cm息肉可用圈套器套住距息肉基底部0.2cm后,调整息肉位置,使息肉头部离开周围肠壁,切除的息肉用鼠齿型抓持器取出送病理。选择电凝与电切指数各为50%混合波挡,功率为30~35息肉直接用圆针丝线在息肉基底部贯穿结扎,切除息肉。直径>1.0cm广基息肉,作息肉切除缝合术。两组病人术后24~48h内均予半流质饮食,卧床休息,给予抗炎、止血、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2结果治
4、疗组58例门诊诊断为直肠息肉患者在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切除息肉84枚,单发息肉38例,多发息肉20例,均为一次性切除。1例原发性出血,行电镜下电凝、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及凝血酶生理盐水失败,另行热活检钳钳夹出血点30min止血成功,后病理切片回报证实为高-中分化腺癌。未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56例对照组的患者经肛门切除术后,小便困难者8例,予以导尿后缓解;肛门坠胀、疼痛者12例(其中10例为小儿);一周后肛门出血者18例,在电子肠镜下检查发现为多发息肉,并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均治愈。随访0.5~2年,切除病灶均无复发病例。3讨论现代医学认为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或黏膜下腺体局限性增
5、生形成的上皮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性别。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其中50%~80%为腺瘤样息肉。主要临床症状是便血或黏液血便,便后有物脱出肛门,严重者出现贫血。大量的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腺瘤的癌变率为1.4%~9.4%,多数大肠癌是由腺瘤癌变而来,整个癌变过程需10年左右〖2,3〗。近年来一些学者主张,不论息肉良恶性,凡适于切除者先行切除做“全瘤活检”,如证实为恶性,再根据浸润范围、分化程度、腺瘤性质、大小等以决定是否补做根治手术或定期随访〖4〗。自1968年常冈报导内镜下单纯机械摘除胃肠道息肉及Shinye首先报道结肠镜下息肉电凝摘除后,消化道息肉
6、治疗发生了根本变化。高频电切术主要是利用电的热效应产生局部高热,组织细胞水分汽化,蛋白凝固而切除,该方法安全、有效、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已成为大肠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5〗。它避免了手术切除时对直肠的牵拉造成术后肛门坠胀、疼痛;无需麻醉,避免了麻醉带来的副作用;通过电子肠镜检查,可以检查出肛门指诊无法触及的息肉。笔者通过临床对照观察,建议发现直肠息肉先行电子肠镜检查,并在电子肠镜下行息肉电凝电切术。【参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