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

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

ID:9577522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_第1页
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_第2页
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_第3页
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前几天在网上发表了一篇“苏东坡吃番薯?”的小文,只是是一个开场白,真正要说的是想籍此进一步讨论农作物的“异名同物”和“同名异物”这个麻烦、令人困扰的问题。因为类似“苏东坡吃番薯”的误解,并非个别,往往旧的解决了,新的又会冒出来。把苏东坡咏红薯诗误解作咏甘薯,是属于一揭便清楚的小问题。麻烦的是有不少的误解,各持己见,不能认同。最著名的要算黍和稷的争鸣,一种认为稷和黍是异名同物,黍糯性稷非糯性而已;另一种认为稷和粟是同物异称。事关两种不同的作物,怎么可以不辨清楚?可事实上双方相持了千余年,尽管到现在,稷即是粟的观点已经渐趋认同。我和

2、李根蟠都有专題的讨论,这里就不再说了。产生作物异名同物和同名异物的原因很多,加以归纳,约有以下几方面:一,古籍记载造成的分歧。作物名称靠古籍记载流传,古籍不胜其多,其所提到的作物异名同物和同名异物,时常纠缠不淸,后人是靠历代的注疏解释,获得理解。但注疏本身也难免有差错,沿袭相传,便造成以讹传讹,积非为是。即使有人专门研究,指出正确的理解,因受先入为主的惯性影响,及信息传播的局限性,不知道或知道了不接受的,可谓比比皆是。典型的如《诗·周南》“采采芣苢”中的“芣苢”,历来的注家都释作“车前草”,还讲了车前草的药用价值。但闻一多、宣草、宋湛庆及本人都先后考证,有充

3、分的理由证明芣苢当是“薏苡”,不是车前草。但芣苢是车前草的“定论”,牢不可破,少数人的考证,不能起到扭转的作用。[1]1980年代我参加一次科技史学术讨论会,一位学者的论文内容是关于中草药的,他在发言中提到芣苢,指出即是车前草。会议休息时,我特地同他交换意见,说芣苢现在有多人考证应是薏苡,不是车前草,他听了,不问有那些依据?发表在何处?而是不屑一顾地回答说“当然是车前草!”,因他是药物学家,熟悉车前草治妇女难产,他不能接受芣苢非车前草的见解,其实这不是否定车前草、而是薏苡被张冠李戴的问题。最近台湾学者出版了一本《诗经植物图鉴》[2],作者把《诗经》里的植物名

4、称,用现代植物分类的视角,给予定名,并请摄影专家对这些植物现在的生长情况,拍了实物的照片,做到图文并茂,对于研究了解《诗经》很有价值。因《诗经》所咏的植物,现在看不到了,所以鉴定的依据,仍旧离不开古籍的记载和前人的创下同物异名历史记录的当推玉米。何炳棣从地方志里摘录出来的玉米异称有65个[3],咸金山在何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方志上检索,最后共得99个之多。[4]。其中的御麦、西天麦、西番麦、回回大麦、玉麦等名称,不知道的人,容易同大小麦混淆不清。玉米的新名如此繁多,并非杂乱无章,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其他新作物也类似)。最初往往按传入的来源命名,如西番麦、西天麦、

5、回回大麦等,指从西南方传入。也可从玉米果穗的特点命名,如棒儿米、棒子、腰粟、鹿角黍等。或者着重玉米籽粒的特色命名,如玉谷、玉米、玉麦、玉蜀黍、珍珠粟等。这种命名的方式有很大的缺点,就是借原有的作物麦、蜀黍、粟、谷等,加上一个修饰词构成,容易引起误解。历史上对于新引进的新作物,若以引进的来源命名,长期积累下来,会看出一些大体的规律。譬如唐以前引进的新作物,多冠以“胡”字。如胡麻,原指脂麻、芝麻,但也指亚麻。胡葵,则是蜀葵的别名。胡荽,又名胡菜,香荽等,但胡菜也指油菜。胡瓜,也即后世所称的黄瓜。胡豆,李自诊《本草纲目》说是种出西胡,故名胡豆。后世以胡豆兼指蚕豆或

6、豌豆,胡豆之名渐废。葱的种类甚多,有名胡葱的,不知道是否西域来。至于葫芦,本名壶盧,为了表明是草本植物,改用同音的葫芦,葫芦原产中国,新石器遗址里很多出土有葫芦的果实,这同来自西域之胡无关。唐以后,新作物的命名多冠以“番”字,如番薯、番豆(花生)、番茄、番椒、西番莲、西番菊(向日葵)等。清代从海路传入的多用“洋”字,如洋芋、洋葱、洋薑、大洋生(一种清末传入山东的大粒种花生)、小洋生(福建)。明初对外来作物曽直接使用音译,如烟草原译“淡巴菰”,不久即流行称烟草。民国以来,直接采用音译的渐趋增加,如咖啡、咖喱。三,地域差异导致的分歧。这是导致作物异名同物和同名异

7、物的最重要因素。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大国,在文字上,无论南北,书面语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但方言口语则富有地域性和习惯保守性。因此,尽管作物名称的书面语是统一的,但方言口语却分歧甚大。拿稻来说,稻是全国統一的书面语,但南方农民口语常称稻为谷或禾,反之,北方农民口语则称粟为谷或禾。这在地方志上最为清楚。如黄谷、黑谷、白谷、米谷、陌南禾等是粟的品种名,黑谷、红心谷、黄皮谷、落子谷、红禾、乌禾等是稻的品种名,孤立地看,无法区别谁是粟,谁是稻。有些作物的地域性很强,其他地方很少栽培,故虽然是同物,古籍记载也采用异名。如西藏的“青稞”,川西的“穬

8、麦”、河北、山东种植的“青穬”,都是裸大麦,崔寔《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