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76451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3
《设计系列化学实验优化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设计系列化学实验优化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摘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结合现代教育理论,探讨了阶梯式、精深式、激趣式和创新式系列化学实验的设计,以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努力构建一种从实验中连贯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过程,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设计系列化学实验意义建构教学过程有效数字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化学实验所展示信息有时不够充分,或与学生原有认知经验差异过大,学生难以有效地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只能对教师的讲解进行机械记忆。而机械记忆难以持久,所
2、学知识也难以迁移、运用。为弥补教学的缺失,教师就布置了大量课外练习,学生的课业负担十分繁重,学习效率、学习兴趣下降,成绩逐渐分化。 为了发挥化学实验的强大功能,使化学实验教学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应以教科书为教学资源,对教科书所示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补充、重组,提供更多的有效学习的信息,使化学实验的认知功能最大化,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形成良好的记忆,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追求化学实验教学过程最优化[1]。 1设计阶梯式系列实验,创设有意义的连贯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原有认知
3、经验有时与教学目标存在显著差异,这就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缩小这种差异,在学生原有认知经验和教学目标之间设置必要的阶梯,设计系列化学实验,形成适度的学习梯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如原电池原理的教学,教科书仅仅安排了经典的原电池实验,无论是与学生熟悉的干电池,还是与学生已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都有较大的差异。为了激活学生拥有的这些认知经验,激发他们发现生活、探究生活的意识,以干电池的拆卸为情境,按照螺旋上升的方式,设计了如下阶梯式系列实验,努力构建一个有意义的连贯的教学过
4、程。 【实验1】课前拆卸一只锌锰干电池,将锌筒、铜帽、石墨棒、少许黑色填料带回教室,以备实验之用。 【实验2】向锌筒里加入少许黑色填料,注入适量的水,用导线依次连接锌筒、灵敏电流计、石墨棒,将石墨棒悬于锌筒内,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向锌筒里注入适量稀硫酸,用导线依次连接锌筒、灵敏电流计、石墨棒,将石墨棒悬于锌筒内,观察实验现象。再将锌筒锤成片状,用导线依次连接锌片、电流计、石墨棒,将两极平行地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4】用导线依次连接锌片、电流计、铜片
5、,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将两极平行地插入烧杯里,观察实验现象。用乙醇替换稀硫酸,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 【实验5】在烧杯两侧分别插入锌片、铜片,加入适量稀硫酸,观察实验现象,并从微观粒子运动的角度提出解释。 实验1让学生重返过去时光,动手探究曾经冥思过的干电池的结构(几乎每个学生都思考过干电池为何能供电)。实验2让学生在裸露的干电池面前,猜测电流产生的原因(一个不熟悉的化学反应在两极之间形成电子转移而致)。实验3运用熟悉的化学反应,创设便利的观察条件,促使学生对实验现象提出初步的解释,
6、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实验4是为便于观察而由师生共同设计的,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对干电池结构进行抽象思维之后,形成原电池结构的图式,并用乙醇替换稀硫酸作为该图式的反例。 教学过程中,系列实验吸引了每个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在提出问题、猜测、实验、观察、解释之后形成合理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实验5是引导学生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念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将其迁移在原电池原理和电极反应的知识建构中。建构的结论有: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原电池外电路的电流是两极间电子通过导线转移所致;锌片表面的锌原子失去电子形成
7、锌离子;溶液中的氢离子受锌离子的作用,不易直接在锌片表面获得电子的,而易于从铜片表面获得电子生成氢气,这比它们直接反应更迅速;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不是直接发生的,而是分别在两极表面发生的;溶液中有离子定向移动,外电路中有电子定向流动。 2设计精深式系列实验,创设最大化的最近发展区 精深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对所学的内容建立更多联系的增加或扩充过程[3]。教科书因篇幅所限,所述实验往往较为简洁,教学中学生对认知对象的关键细节不够清晰,难以形成相应的推论。借鉴精深的教学策略,补充相关的化学实验
8、,构成精深式系列实验,增加支持学生知识建构的实验表象,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大化,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作精深加工。同时这些实验信息还会构成局部的信息网络,给回忆提供更多的通路,可导致良好记忆的形成。 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教科书[4]编排的实验有:线型高分子材料燃烧与溶解的实验、车胎制成的橡胶颗粒在汽油中溶胀。学生以分子的热运动、物质的溶解过程为基础,能较好地理解高分子材料的热塑性和线型结构。但对高分子材料的热固性和体型结构的理解较为困难,其原因是学生缺少热固性的相关表象。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