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思想

略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思想

ID:9570652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2

略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思想_第1页
略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思想_第2页
略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思想_第3页
资源描述:

《略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略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思想  内容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学术思想极其活跃的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乐”作为当时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一部分内容,在理论上亦得到进一步阐述。其中儒家、墨家和道家三个流派在音乐的社会作用、审美观点、音乐与政治、伦理道德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形成了各自的音乐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儒、墨、道三家音乐思想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求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音乐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随着西周的解

2、体、奴隶制的瓦解,各个阶级的代言人,各个流派的思想家,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互相争论,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学术思想极其活跃的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乐”作为当时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一部分内容,在理论上亦得到进一步阐述。就其学术思想类型来说,大多数属于音乐社会学和音乐美学范畴。其中儒家、墨家和道家三个流派在音乐的社会作用、审美观点、音乐与政治、伦理道德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形成了各自的音乐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音乐思想史中具有代表性。对儒、墨、道三家音乐思想的研究和思考,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仍有其现实意义。  儒家音乐观

3、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其有关“乐”的思想和言论,主要散见在《论语》《礼记》和其他一些先秦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政治家,其学说影响甚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的音乐思想是与儒家相对立的。他竭力反对儒家以礼乐治天下的主张,提出了“非乐”的观点,其音乐思想主要记录在史籍《墨子》的《三辨》《非乐》等篇章中。  墨子出身于下层,从事过手工业劳动,后来成为学者和政治活动家。他处于春秋时代,深受战争及统治阶级的剥削之苦。因此,从小私有生产者的立场出发,反对战争,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无度,主张为政者应像古代先王那样了解人

4、民的情况,做到兼爱互利。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非乐”的主张:认为音乐不能起到治理天下的作用,统治者制乐,越是多样复杂,对国家的治理就越差,即所谓“其乐愈繁者,其治愈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故“圣王不为乐”(《墨子·三辨》);音乐不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非乐上》),而且还将“厚敛万民”,必然增加劳动者的负担。所以得出与儒家相反的结论,即:音乐无利于国家和人民。  墨子的非乐思想,是其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的一部分,是为其政治主张服务的,是功利主义的。其非乐观,不是否定乐的本体,而是否定人对乐的享用。这种观点指斥执政者的享乐思想,包含着对统治者的批

5、判和对老百姓的关怀,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他从狭隘的功利主义出发,片面否定音乐客观存在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物质生活与艺术鉴赏对立起来,走到了完全否定音乐的极端,提出“非乐”的主张,这显然是错误的,在现实中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这种思想在后期墨家那里并未得到继承。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其著作《老子》(亦称《道德经》)、《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的经典。  老子是古代哲学家,在其哲学中包含着许多辩证法的因素。老子的音乐观以其哲学思想为基础,认为美丑相比较而存在,声音相反相成。“天上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6、,斯不善已”(《老子·二章》)。同时,老子反对“五音”,即现实的有声之乐,认为它是“人为的,有害的,不美的”③,所以说“五音令人耳聋”(《老子·十二章》),进而主张“为腹不为目”(《老子·十二章》);推崇“大音”,即无声之乐,认为它是“自然的,至美的”④,继而提出虚无的纯精神的“大音希声”(《老子·四十一章》)观念。《老子》把音乐分为两类:一类是道乐,即无为的自然的音乐;另一类是世俗的音乐,即人为的非自然的音乐。道的音乐符合道的特征,它是一切人为音乐之本,无所不在,无所不容。它是最美的,又是无声的,是音乐的最高境界。人为的音乐虽是动听的,但这种有声之乐的美是世俗的、暂

7、时的,会“令人耳聋”,所以不宜提倡。对于圣人来说,治理人民时,要“为腹不为目”,所以,要取消耳目的享受,要废除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文化,如此才能天下大治,而达到《老子》所希求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对老子音乐思想加以分析总结,可以看出,老子对于一切具体的音乐是从本体上加以根本否定的。其主张取消一切人为的有声之乐,不利于音乐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但其“大音希声”命题的提出,在有声和无声的辩证关系上具有积极意义,对探求音乐之玄妙意境有其重要作用,它所蕴含的追求自然、无为的思想有助于音乐的自由发展。  庄子从崇尚自然的思想出发,提出“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