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吸收线类星体物理研究

宽吸收线类星体物理研究

ID:9570464

大小:4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2

宽吸收线类星体物理研究_第1页
宽吸收线类星体物理研究_第2页
资源描述:

《宽吸收线类星体物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宽吸收线类星体物理研究摘要:现在普遍相信类星体的反馈会调节寄主星系形成的进程,但其中具体的物理过程依然是个谜.类星体的外流是一个重要的候选者.为了确定外流的重要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中心开展了宽吸收线类星体的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1)宽吸收线区的紫外吸收物质的柱密度比原来预计高出2个量级,低电离吸收线形成于饱和的高电离吸收线区;(2)射电宁静的宽吸收类星体吸收物质主要在赤道面,并且不同的源吸收物质分布情况很不相同,而在射电强的类星体中,赤道和极向外流都是可能的;(3)共振散射线偏振表明,外流物质携带角动量.  关键词:类星体,吸收线  Thep

2、hysicsofbroadabsorptionlinequasars  ationandevolution;hoainamystery.Quasaroutfloportanceofquasaroutfloedaseriesofstudiesonbroadabsorptionline(BAL)quasars,andhaveobtainedthefollondensityisanorderofmagnitudehigherthanpreviouslybelieved,andloedinthehighionizationzone.(2)Inradio

3、quietBA

4、Lquasars,theoutfloainlyconfinedtotheequatorialdirectionomentum.  Key.  本文将介绍宽吸收线类星体的研究背景和我们近年来在这方面开展的一些研究工作,包括吸收物质的柱密度,外流的几何以及外流角动量的确定等.    2宽吸收类星体中外流的基本图像    目前对宽吸收线类星体有2类截然不同的观点:人们较为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所有的类星体都具有宽吸收线外流,但外流只覆盖一少部分的立体角,换言之,只在类星体的一些视线方向上观测到了外流;另一类观点是,只有一些特殊的类星体具有宽吸收线外流.观测检验这2个观点

5、的主要方法是:(1)通过比较BALQSO吸收线区的覆盖因子与观测到宽吸收线类星体的比例,如果二者一致,则支持第一类模型;(2)检验BALQSO与非BALQSO性质在统计上的差别,如果有差别,则二者可能是不同的.第一类检验主要通过离子共振散射谱线的强度与理论模型预言的比较来确定.对大部分吸收线而言,离子与光子的作用并不是真吸收而是共振散射,因而通过测量别的方向上散射过来的光就可以确定散射物质覆盖的区域.这一方法给出宽吸收线区的覆盖因子上限为30%,但一定程度上与模型相关.第二类方法发现BAL与非BALQSO只在发射线轮廓上有细微差别,BALQSO的CIV线更加蓝移,这

6、可能说明它们有不同,或者只是二类系统不同的视角方向引起的,前者支持第一种观点,而后者支持第二种观点,因此第二类方法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倾向.  宽吸收线外流是由辐射加速的,如果外流的电离程度合适,活动星系核强的紫外辐射可以非常有效地加速物质外流.在光学薄的情况下,辐射加速度可以写成:    其中σν为单位质量物质对频率为ν的光子的吸收截面,Lν为频率ν处单位频率间隔的光度,λ为平均吸收截面与电子散射截面之比,LUV为积分光度,LEdd为完全电离的氢辐射压与引力平衡时辐射光度(称为Eddington光度),M为黑洞的质量.对于典型的类星体而言,LUV/LEdd~0.1,

7、λ取决于具体的吸收过程,主要包括谱线的共振散射或者连续谱的光电吸收过程.对于典型的类Li离子电离物质而言,共振散射的截面与光电吸收的截面之比量级为105.但共振散射只能发生在吸收物质共同坐标系共振频率附近,很容易饱和,因此它的重要性取决于吸收物质的速度梯度.对于共振散射光学厚的物质,二者的相对重要性由柱密度的速度梯度(n(dr/dν))以及电离连续谱的形状决定.在考虑的电离度范围,λ估计在10—10000之间.在一些情况下,尘埃的吸收也是重要的辐射力来源.观测上发现吸收线轮廓的一些特征也表明共振线辐射压是外流的重要加速机制,如CIV吸收坑中有时在速度5800km/s

8、处有剩余流量的峰,这是由于NV离子吸收类星体强的Lyα发射线后获得额外的加速度而使得该速度段的离子数目降低引起的.    一些宽吸收线类星体的吸收坑的深度比局部连续谱深,从而要求宽吸收线物质同时也吸收发射线,换言之,宽吸收线区在发射线区外.对于类星体,典型的宽发射线区的尺度为1016—1017cm,作为比较,典型的108M质量黑洞的半径为1.5×1013cm.宽吸收线区可能延伸到pc(秒差距)尺度.从紫外吸收坑我们可以估计吸收离子柱密度的下限,这个下限对应的物质柱密度只有1021cm-2,从吸收线轮廓看,吸收物质是连续地外流,从而估计吸收物质密度只有105—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