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德性”概念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康德“德性”概念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ID:9569863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2

康德“德性”概念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_第1页
康德“德性”概念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_第2页
康德“德性”概念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_第3页
康德“德性”概念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_第4页
康德“德性”概念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康德“德性”概念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康德“德性”概念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摘要]文章分析了康德的“德性”与“德行”概念的意义与区别,并指出其意义的两个内在的层次;文章以此为契机,分析了道德学说的两个问题:规范伦理学的问题与德性动力学的问题,并指出了后者长期被遮蔽的原因;文章还从康德的德性概念的两个层次出发,论述了康德从批判哲学的立场出发,成功地提出了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康德;德性;规范伦理学;德性动力学    德性(sittlichkEit)是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但在其著作中,康德并没有像对其他重要概念那样,直接地作出

2、一个清晰的正面的定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康德强调了它的不同方面;它是至善的第一要素,是被道德法则所决定的意志,是幸福的配享之条件,等等。但其具体内涵虽然被领会,但却未被澄清,而后者是康德批判哲学所一贯要求的。本文将深入考察德性及其相关概念的具体含义与细微区别,并揭示康德德性概念的两层含义,及其与康德道德哲学的整体结构(规范伦理学与德性动力学)的对应关系。    一、德性(SittlichkEIt)与德行(Tugend)    阐述康德的德性概念时,有两个相似的概念必须小心地加以区分:一是德性,一是德行。在汉语的语

3、境中,这两个概念并没有认真地区分,它们的关系太密切了,两者的发音也基本相同。苗力田先生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原理》之序言《德性就是力量》中,就把引用的两句康德的名言“德性是战斗的道德意向(Tugend,d.i.moralischeGesinnungimKampfe.)”中之Tugend就被翻译成“德性”,当然,由于这对概念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完全可以互用,也并未对理解康德的德性理论造成大的障碍。  康德的这两个概念是有着细微区别的,德行(Tugend)指是“战斗中的道德意向”,或者简单地说,“一种道德力量”

4、,它是在具体的行动中体现出来的可以被观察到的东西。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也频频提及德行概念,除了在论及斯多亚派与伊壁鸠鲁派的德行概念时,作出了一个类似定义的表述:“使人类有责任遵守道德律的那种意向就是:出于义务,而不是出于自愿的好感,也不是出于哪怕不用命令而自发乐意地从事的努力,而遵守道德律,而人一向都能够处于其中的那种道德状态就是德行,也就是在奋斗中的道德意向,而不是自以为具有了意志意向的某种完全的纯洁性时的神圣性。”这一论述对“德行”概念从多方面进行了规定:出于义务而遵守道德律,在抗拒感性诱惑与逼迫的奋

5、斗中的道德意向,就是“德行”;“德行”与“神圣性”是相对的概念。它还规定了德行作为“奋斗中的道德意向”,包含着“出于义务而遵守道德律”与抗拒感性的诱惑与逼迫两层含义。在另一个相关论述中,这两层含义以更清晰的方式表达出来:  TugendistdieSt?rkederMaximedesmenscheninBefolgungseinerPflicht.  “德性就是人在遵循自己的义务时的准则的力量。……,它不就单是一种自我强制(因为那样的话,一种自然偏好就可能力图强制另一种自然偏好),而且是一种依据一个内在自由原则

6、,因而通过义务的纯然表象依据义务的形式法则的强制”。从汉德对照我们可以看到,现行汉译并未严格遵守德语在“德行”与“德性”之间的区分,有时会将Tugend翻译为“德性”而非“德性”。因此,为了论述中的统一性,本文以德语的概念为准,这两个概念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别,如康德所说:“德语有幸拥有一些不使这些差别遭到忽视的表达方式”;在这两个概念中,这一优点就体现出来;在这一经典论述中,“德行”(Tugend)概念所包含的两层含义非常清晰地表达出来:(遵守出自义务的)准则与力量。  与此相似,对“德性”的论述中也可以分析出两

7、个要素。在很多时候,“德性”概念是与“法则”概念一起论述的,如:德性法则;最接近于对德性作出定义的论述是:“人类(按照我们的一切洞见也包括任何有理性的被造物)所立足的德性层次就是对道德律的敬重。”该论述包含了两个要素:道德律与敬重,而人类所立足的“德性”层次就是“对道德律的敬重”,并使道德律排除其他的经验性根据,独自成为意志的动因(Bepf)地排斥感性因素的诱惑与逼迫,出乎道德法则而行动,主要包含着“德行”的要素。因此德性在前,德行在后;德性是内在的,德行是外在的;德性是动因(与动机),德行是行为;有“德性”者

8、倾向于有“德行”,但不必然有“德行”,有“德行”者如其行为配称之为“德行”而非偶然的仅仅是合法行为的话,其行为中背后必有“德性”;借用一对中国道家哲学的概念来理解,“德性”是“道”,而“德行”是“德”。  康德强调“德行”概念的作为行动的特征,是有据可寻的:“对一个纯粹实践理性的这种能力的意识如何能够通过行动(德行)而产生出战胜自己的爱好的意识,……,这样就产生了对自己的状态的一种消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